73歲賴士葆撞傷人 高齡駕駛肇事降低提解方

▲73歲的國民黨資深立委賴士葆撞傷行人,高齡駕駛議題再度受到討論。
▲73歲的國民黨資深立委賴士葆撞傷行人,高齡駕駛議題再度受到討論。

記者張鴻儀/綜合報導

73歲的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9日)晚驚傳駕車撞傷行走在斑馬線上的兩名女子,幸受害人無生命危險。事實上自2017年7月1日起,年滿75歲長者需每3年定期換發駕照,新制實施以來換照率已逾9成,然而違規數不減,65歲以上肇事率仍逐年上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65歲以上汽機車肇事率。(圖/NOWnews)
▲65歲以上汽機車肇事率。(圖/NOWnews)
長者該開車嗎?醫提4力評估

國泰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黃柏堯表示,人體肌肉過了65歲或70歲,每年退化會相較40歲快了約1倍,但每個人身體差距仍然很大,若想要評估長者是否適合開車有「4力」可以參考,像是記憶力、視力、聽力、肌力。其中視力雖可經過矯正,但夜間視力則需要特別重視;另外當長輩看電視或與人說話都須提高音量,便是聽力衰退的重要指標。

黃柏堯也提醒,肌力跟踩剎車的反應速度或油門、剎車力道都有相關,如果可以連續在椅子上站起來蹲下5次就不太有問題,手部可輕鬆把裝滿水的600CC保特瓶拿起5到10次就算可以。

換照不應單以年齡普篩

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陳郁婷認為,高齡駕駛問題應降低年齡問題而設立的門檻,不是所有人到75歲就一定會發生狀況,每個人老化的程度與疾病狀況都不同,因此應該以身體功能判斷,是否因為退化不適合繼續駕駛。

陳郁婷舉例,日本新改版的換照測驗中,把記憶測驗增難,測驗中呈現4張圖片,每張圖片上有4個物品,讓民眾記憶後寫出,也就是民眾一次要記憶16個物品,並盡量寫出來,若寫不出會給予物品種類的提示,乍看之下是考驗民眾記憶力,但實際上背後攸關的是能否辨識物品、命名以及策略,尤其策略是最看重的,可以判斷大腦有無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開始僵化,台灣可以參考。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則點出,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於高齡駕駛也會有比較大的風險跟隱憂,但長者要出外參加社會,才能活得更健康長久,因此交通需求必須被滿足,國外在祭出限制使用交通工具的權利時,也會有配套。像是長者晚上視力相對差,對眩光反應、焦距調節都較不佳,不讓長者夜間上路,就有白天駕照,台灣也許沒辦法做,但仍要因地制宜,加強相關配套措施,讓長者能安全出門接觸社會。

▲日本奈良發生高齡駕駛肇事意外,車殼碎裂可見撞擊之猛烈。(圖/翻攝自奈良縣警方畫面)
▲日本奈良發生高齡駕駛肇事意外,車殼碎裂可見撞擊之猛烈。(圖/翻攝自奈良縣警方畫面)
AI技術輔助高齡駕駛 未來可期

AI科技日新月異,未來能否成為高齡駕駛的輔助工具?日本汽車大廠TOYOTA開發「駕駛診斷系統」,駕駛本人或家屬可透過行車紀錄器、感測器等,分析駕車習慣與潛在風險,測試結果也能作為高齡者更換駕照時的參考;HONDA則利用AI分析車輛行駛狀態與駕駛人傾向,用以覺察身體異狀,如透過數據及早發現患有認知障礙或青光眼等,則得以減少高齡駕駛事故。另外運用車內聯網技術,也能設定為長者適用的反應時間,例如原本預測3秒後將撞擊障礙物,改為10秒,把提醒預言拉長,降低車禍發生。

更多「高齡駕駛」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