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拜登走下辯論講台時,拜登告訴他結縭47年的太太『你知道嗎?吉兒。我也不知道怎麼搞的。我感覺不是太好』。這是吉兒.拜登上週在紐約募款餐會上說出來的。『然後我說,看者我,喬,我們不會讓90分鐘的表現決定你當總統的這四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7月3號《華爾街日報》-<一個緊密小圈子都力勸拜登要撐下去>

「週四的辯論原本是要回答拜登是否適合擔任總統這個問題-而辯論也的確成功達到這個目的了。這次辯論一舉讓人看到這是一場兩個候選人美國人都不想要的選舉。拜登和他的政黨原本有機會避免讓美國和世界陷入讓人憂心的命運之中,他們應該要好好把握這機會的。」

6月29號《經濟學人》-<喬拜登應該把機會讓給另一位候選人>

「只差他沒有從台下摔下來讓情況變得更慘了。大金主都在講...他應該走人的。如果拜登繼續選到11月,我們都得掛在舞台的吊架上盯者他。」

6月29號《金融時報》-<拜登放話要和川普戰到底但要他退選的壓力升高>

「Nobert Rottgen,德國中間偏右反對黨的資深議員和國會外交委員會前主席在X上寫道:民主黨必須現在換馬。斯洛伐尼亞的前總統Janez Jansa說他幾個月前就賭拜登11月時不會在選票上。」

6月30號《華爾街日報》-<全世界都看到拜登情況惡化。民主黨充耳不聞>

「現在是問這個問題的恰當時機了:到底現在白宮裡面都發生什麼事?到底是誰在做決定?是不是副總統賀錦麗根本已經做了比我們知道的決定更多?」

6月28號 Scott Jennings,小布希總統的特別助理、政治評論者,在CNN辦論會會後評論時段上做的發言

「現在已經不是誰會贏得大選的問題了,因為川普將會以15-20﹪的差距獲勝,拿下也許400張選舉人票,並搶回參議院、在眾議院選舉橫掃民主黨,每一個美國公民都該問自己,要怎麼撐到在川普2025年1月20號把手放在欽定版聖經上宣誓的那天,從昨晚到今天早上,你會希望自己人在耶路撒冷、台北或是基輔或是寧願希望自己在莫斯科、德黑蘭或是北京?」

6月28號 (在昨天因為藐視國會罪入獄的)班農在WarRoom節目的開場談話一部分

有上網觀看台北時間上週五早上舉行的首場美國總統辯論的人都應該要感到無比幸運,因為每一位觀眾都親眼見證了歷史,當然不是因為這場辯論會的內容精彩,而是有幸親眼目睹美國現代政治史上在任美國總統毫無疑問的最差災難性演出。當然還有之後美國各大左派媒體上排山倒海要拜登退選的聲音。《經濟學人》還在一篇辯論會後的分析文章中提醒讀者,雖然一般來說會因為看完一場總統辯論會而改變投票意向的選民很少,但這場可能就是例外。

的確連昨天在節目中公布的CNN委託獨立民調公司SSRS所做的最新民調都顯示,剩下25%的選民認為拜登是民主黨最有希望打敗川普的候選人。另外CNN民調發現拜登總統最新的支持率已經掉到任上最低的36%了。

如果再拿幾位媒體上被提出來的「換登」熱門人選來和川普進行一對一民調,結果發現副總統賀錦麗對上川普的支持率是45%比47%,交通部長布塔朱吉是43%比47%,加州州長紐森是43%比48%,密西根州長惠特默是42%比47%,這幾個數字都比拜登自己對上川普的43%比49%要好。

但這些馬上浮出來的勸退聲浪和陸續公布數據還是無法讓拜登身邊的小朝廷動搖,特別是在他周圍小圈圈中扮演特別重要角色的第一夫人吉兒.拜登。她在辯論隔天拜登在北卡的造勢大會上,像是哄小孩一般地對者站在他對面的拜登說「喬,你表現的好棒喔,你所有問題都有回答喔,你什麼事都知道!」然後她轉身面對台下群眾說「那麼川普做了什麼? 」台下的群眾和她一起大喊「撒謊!」

如果再對照本文開頭的第一則取自《華爾街日報》報導的引文,很明顯的看出來拜登周圍的小圈圈正在盡力粉飾太平,很想把這些換登的聲音壓下去。除了在這個小圈圈影響力很大的第一夫人外,第二位對拜登有重大影響力的是他的妹妹維拉麗.拜登.歐文斯。她從1970年拜登參選德拉瓦州新堡郡議員的席位就擔任拜登的競選經理,之後無役不與。

當拜登的第一任太太在1972年不幸車禍身亡後,她就搬進拜登的家中幫忙照顧拜登的兩個兒子。她在2022年4月接受CBS新聞台訪問時回憶道她對於拜登要在2020年參選總統前是有疑慮的,因為她擔心拜登的兒子杭特.拜登的問題會被拿出來炒作,但在同一場專訪中,她也說「我認為基於所有非常正確的理由,我的兄弟拜登正是這個時候最適合的人選。」

其他對是否能壓下要拜登退選聲音至關重要的人還有拜登惡名昭彰、現在每天都和他通話的二兒子杭特.拜登,從1981年便一路跟者拜登,替他撰寫各類重大政策講稿、把他的理念、理念付諸文字的資深幕僚麥可.多尼倫(Mike Donilon),據說拜登召集幕僚、官員開會討論棘手議題時,他經常轉過身去問多尼倫「麥克,你意下如何?」。拜登的前任幕僚長羅恩 克萊恩(Ron Klain)還利用自己擔任Airbnb法務長的休假時間回來幫他準備這場辯論,這是他過去三十年來經常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擔任的角色,但也讓他成為本次辯論後的箭靶。

另外兩位是負責白宮訊息傳播的安妮塔.鄧(Anita Dunn)和拜登在參議院時期的幕僚長泰克.考夫曼(Ted Kaufman)。前者的先生鮑伯.鮑爾(Bob Bauer)是拜登的私人律師。他們夫妻三十多年來幫拜登處理過不少棘手的問題如拜登在2015年決定不參選總統、如何回應特別檢察官調查拜登怎麼處置機密文件等問題。她對於媒體相當不信任,一直想辦法用各種新方法讓總統的訊息傳達出去。

泰德.考夫曼就是拜登去擔任副總統時接任他參議員職位做完拜登剩下任期的人,他和拜登的妹妹維拉麗一樣,是少數參與過拜登1972參議員競選活動的人,今年1月拜登回家一周度假時,他也和拜登在高爾夫俱樂部共進午餐。

上面列舉的這些人能否建立起一到夠強的防線來讓老邁的拜登選到11月還有待觀察,在民主黨金主、公職人員和活躍支持者紛紛表達對拜登選情的疑慮時,週二有民主黨公職正式跳出來開第一槍,德州的民主黨眾議員羅伊德.多吉特(Lyold Doggett)公開呼籲拜登退選。緬因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傑洛德.高登(Jared Golden)在當地的報紙Bangor日報的投書寫到他沒有信心拜登會贏得11月的大選。華盛頓州的民主黨眾議員瑪莉.格魯森坎普.培瑞茲(Marie Gluesenkamp Perez) 直接告訴一家當地的電視台她認為拜登辯論時的表現會讓他輸掉大選。此外連民主黨的州長們都打算要在周三和拜登會面討論他的狀況。

雖然說真的要執行換登難度很高,而且繼任人選能否在短時間內最好各種準備跳上全國舞台和川普對決是一大問題,但這些拜登信任的小圈圈成員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光是選舉,而是坐實了白宮長期刻意隱瞞拜登狀況惡化的訊息,而且白宮還試圖去糾正對此發出警訊的媒體報導,所以揭發水門案的傳奇記者卡爾. 伯恩斯坦(Carl Berstein)都在CNN的節目上不客氣的指出拜登在過去一年中至少有15-20次類似在辯論會上的遲滯表現,和他親近的人也都知道,卻選擇了隱瞞。

上一個受害的吹哨者就是最先對此嚴重問題做了長篇專題報導-<當門關起來時,拜登看起來跟不上節奏>-的《華爾街日報》,該報6月4號的報導是訪談了40多位和拜登開過會或是得到有拜登參與會議簡報的兩黨國會議員或是政府官員。

該報指出雖然大部分說拜登表現很糟的是共和黨人,但也有民主黨人指出在好幾次的會議中,拜登的確顯露出老態。只是白宮還是把很多見過總統的人所做出的描述看成是出於黨同伐異動機而做出的發言,一些受《華爾街日報》訪問過並把訪談錄音交給白宮的民主黨人還被白宮要求,要他們打電話給《華爾街日報》澄清,強調拜登是精力旺盛的。

但這一切想掩蓋的努力卻在白宮機關算盡下於6月27號晚上徹底成為泡影,更諷刺的是這還是一場如川普所說「辯論規則你們訂的、時間你們訂的、電視台你們挑的,連主持人都是你們選的」的對拜登有利辯論會。原本拜登的競選團隊是希望在這些重重有利制度掩護下,拜登能重現今年2月國情咨文演說時讓民調出現短暫反彈的好表現,讓一路落後的選情能在觀眾看到川普的「惡行惡狀」對比拜登對政策侃侃而談後展開後來居上之旅。

卻沒想到現在是拜登那段談到要對富人加稅用在醫療保險支出的議題時屢次結巴、不知所云、停頓閉眼想台詞,最後說出讓人一頭霧水的「我們終於打敗了聯邦醫療保險(we finally beat Medicare)」的發言不斷在各大媒體上變成類似迷因等級的畫面被播放。這種千載難逢的史詩級公關災難絕非拜登幕僚在辯論剛完後提講的他感冒了,或是拜登自己最新的辯解:他的行程太滿,所以在他在辯論會上都要睡著了所能化解的。

但更讓人擔心的絕對不只是美國大選的選情而已,拜登身邊的小圈圈為了能保住權位刻意隱瞞總統狀況讓人憂心的消息,才能解釋為何現在絕大多數是民主黨的支持者在抓狂,因為不但是他們所希望的選舉結果可能要變泡影了,更糟的是這麼嚴重的問題他們卻一直被蒙在鼓裡,所以到底白宮裡面到底是誰在做出最重要的決定現在都成謎。

在川普更有可能在明年1月重回白宮前,知道白宮能按下核武按鈕的人心智狀態根本並不穩定對於這兩年來在世界舞台上到處作亂的中俄伊朝「作亂軸心」(The Axios of Chaos,這是川普時代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發明的詞彙)難道不是個天大的好消息,能趁機再加碼搞事嗎?

這就是為何去年在共和黨總統初選爆紅的年輕政治素人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在辯論會完接受記者訪問時直指這是一場國安危機,班農入獄前在他的戰情室(War Room)節目也提醒這還是一場憲政危機:在2021年1月8號群眾衝入國會的第二天,就有民主黨議員想引用美國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以總統有身體或是心理疾病無法履行職責為由,由副總統來代理總統。

在幾天後的1月12號川普被問到他是否因為這條要被迫交出權力時,他自信滿滿地回答「這條對我來說毫無風險,但會如影隨形地纏者喬.拜登」。結果萬萬沒想到的是民主黨人自己替自己挖了一個大洞跳下去,證明了川普的先見之明。

等到許多年之後,未來的歷史學家在回顧2024年的6月時,大概會感到大惑不解,為何先有個決定要切腹式解散國會,果然三周後迎來大敗的法國總統馬克宏,還有個以為靠一場綁樁式辯論就能扭轉選情的競選團隊卻把自己陷入了史詩級的公關、政治災難。因此即使換登有各種程序上的困難和拜登小圈圈的強力滅火,台灣關心美國大選的讀者千萬別小看信心崩盤後產生的一波接一波反作用力。



●作者:趙君朔/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