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更新)張元植是台灣知名登山家,今(28)日傳出,有法國媒體《Franceinfo》報導,一位來自我國的36歲知名登山家,在攀爬白朗峰時,因積雪失足墜崖250公尺深,尋獲時已無生命跡象,經由家屬確認,死者為張元植,享年36歲。回顧張元植過去參與登山冒險活動,他屢次擔任台灣知名登山家「阿果」呂忠翰的登山留守代表,對於登山風險跟冒險精神,也都徹底實踐,不過他更留下長達52頁的台灣登山報告書,這也是他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以及未來台灣登山者的重要貢獻。張元植過去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曾透露自己的死亡經歷,他說:「登山是會死人的運動」,但也這樣更要做好準備,也因為與死亡的連結,讓登山與其他運動有不同之處。
21歲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 張元植是登山界奇才
張元植是呂忠翰在苗栗全人中學的學弟,他自國中就開始爬山,後續更進入技術攀登、高海拔領域的台灣登山家。在18歲那年成為台灣最年輕的南美洲最高峰登頂者(Aconcagua/6961m),21歲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後續更進軍海外八千米巨峰領域,成功攻頂世界第五高峰(Makalu/8481m)、世界第十二高峰(Broad Peak/8051m),也因此獲得「八千張」的稱號。
2014年張元植與呂忠翰、黃文辰,以無氧方式登頂世界第12高峰布洛阿特峰,2017年更成為我國史上第一隊嘗試無氧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峰的隊伍,不過最終在接近峰頂時因為雪況不佳未能登頂。
2023年5月,呂宗翰、張元植與山岳媒體「雪羊視界」去年受到橘子關懷基金會幫助,參與「前進十四峰 |大夢計劃 」挑戰世界8000公尺高山,其中,張元植跟好友一起前往道拉吉里峰*Dhaulāgiri / Dhavalāgiri,意為「潔白之山」或「壯麗之山」)這是海拔8,167公尺的世界第七高峰,團隊選擇走新路線,也是由不靠雪巴、無氧方式攀登,而張元植也不吝留下52頁的報告書,免費公開他怎樣嘗試登上道拉吉里西北稜。
當時張元植寫下:「我一直很好奇:以完全自主的方式、不依賴雪巴 、不依賴氧氣,從新路線攀登八千公尺巨峰。這樣宏偉的目標,到底該如何進行?如果我也想做同樣的事,我該怎麼做?我想要的,不只是網路上的短篇訪談,或隻言片語的簡短報告。那些都太概略、太隔閡、太超現實、太像小說而非發生在現實世界的事。我想要某種可以學習、跟隨的具體資訊。在中文世界,似乎沒有出版物、網路文章可參考,也沒有任何先人的經歷得以跟隨。於是,我們選擇出發,在迷霧中,一步步摸索,邁出試探的步伐。而這篇報告,就是我們這趟經驗/實驗的總結。」
張元植無私的行為,跟他豐沛又動人的文字,讓不少登山圈的朋友崇拜,而他也曾寫下:「對我而言,正因為登山與死亡緊緊相扣,它也因此與其他運動有決定性的差異。在之中,我們能更切身的體會與咀嚼,何謂生命。」
在面對死亡,遇到死亡的當下,張元植的確還是會害怕,他曾問過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對於死亡的感覺,並直言登山「是件會死人的運動」,也因為與死亡的連結,讓登山與其他運動有不同之處,但也因為這背後可能的代價,使登山成為一種擁有獨特重量感的運動。」
此外,張元植在從事登山運動,最後也看到不少人留在山上,選擇或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他表示:「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他認為在世界上,作何事情都可能有風險,唯有感到不後悔,那就真的沒有遺憾,真正能體現生命的價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元植是呂忠翰在苗栗全人中學的學弟,他自國中就開始爬山,後續更進入技術攀登、高海拔領域的台灣登山家。在18歲那年成為台灣最年輕的南美洲最高峰登頂者(Aconcagua/6961m),21歲完成中央山脈大縱走,後續更進軍海外八千米巨峰領域,成功攻頂世界第五高峰(Makalu/8481m)、世界第十二高峰(Broad Peak/8051m),也因此獲得「八千張」的稱號。
2014年張元植與呂忠翰、黃文辰,以無氧方式登頂世界第12高峰布洛阿特峰,2017年更成為我國史上第一隊嘗試無氧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峰的隊伍,不過最終在接近峰頂時因為雪況不佳未能登頂。
2023年5月,呂宗翰、張元植與山岳媒體「雪羊視界」去年受到橘子關懷基金會幫助,參與「前進十四峰 |大夢計劃 」挑戰世界8000公尺高山,其中,張元植跟好友一起前往道拉吉里峰*Dhaulāgiri / Dhavalāgiri,意為「潔白之山」或「壯麗之山」)這是海拔8,167公尺的世界第七高峰,團隊選擇走新路線,也是由不靠雪巴、無氧方式攀登,而張元植也不吝留下52頁的報告書,免費公開他怎樣嘗試登上道拉吉里西北稜。
當時張元植寫下:「我一直很好奇:以完全自主的方式、不依賴雪巴 、不依賴氧氣,從新路線攀登八千公尺巨峰。這樣宏偉的目標,到底該如何進行?如果我也想做同樣的事,我該怎麼做?我想要的,不只是網路上的短篇訪談,或隻言片語的簡短報告。那些都太概略、太隔閡、太超現實、太像小說而非發生在現實世界的事。我想要某種可以學習、跟隨的具體資訊。在中文世界,似乎沒有出版物、網路文章可參考,也沒有任何先人的經歷得以跟隨。於是,我們選擇出發,在迷霧中,一步步摸索,邁出試探的步伐。而這篇報告,就是我們這趟經驗/實驗的總結。」
張元植無私的行為,跟他豐沛又動人的文字,讓不少登山圈的朋友崇拜,而他也曾寫下:「對我而言,正因為登山與死亡緊緊相扣,它也因此與其他運動有決定性的差異。在之中,我們能更切身的體會與咀嚼,何謂生命。」
在面對死亡,遇到死亡的當下,張元植的確還是會害怕,他曾問過自己,以及身邊的人,對於死亡的感覺,並直言登山「是件會死人的運動」,也因為與死亡的連結,讓登山與其他運動有不同之處,但也因為這背後可能的代價,使登山成為一種擁有獨特重量感的運動。」
此外,張元植在從事登山運動,最後也看到不少人留在山上,選擇或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他表示:「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他人」,他認為在世界上,作何事情都可能有風險,唯有感到不後悔,那就真的沒有遺憾,真正能體現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