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養老院爆「退院潮」 失業繳不出錢只好將長輩接回家

▲中國經濟放緩、失業率飆高,經濟前景不佳使得年輕人難以負荷長輩的養老院住宿費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經濟放緩、失業率飆高,經濟前景不佳使得年輕人難以負荷長輩的養老院住宿費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受到經濟下行影響,中國自2024年以來農村的養老機構陸續爆出「退院潮」,有機構負責人稱因經濟因素選擇退院率達25%,中國財經媒體指出,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家屬原先長年在外工作,但如今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待在家時間長了,家庭收入銳減,選擇將老人接回家照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顯示,中國農村60歲、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別為1.21億人、9033萬人,顯示中國農村已提前一步進入了中度老齡化社會,中國《經濟觀察報》稱,這筆龐大的市場卻仍然難以維持農村養老院的營運,由於這些機構主要採取「普惠模式」,每個月收費落在人民幣2000元至5000元之間,相當於新台幣約8900元至2.2萬元間。

報導指出,由於農村地區的居民養老金較低,一般來說入住養老機構的費用都是家中子女和長輩自己的積蓄來支撐,例如一名在湖南務工的陳男就因長年和妻子在外,只好將腦中風的母親送往當地養老院,但在今年上半年因為找不到工作,無法負荷這筆開銷只好決定將住了三年養老院的母親接回家。

中國南方某城市經營近十家養老院的張桐指出,今年上半年開始,許多老人家屬都主動找上門來,「因外出就業機會減少、多數時間在家,所以把老人接回去護理,這也導致機構整體退院率提高到25%」,其他家連鎖養老機構的負責人也稱,今年上半年老人退院的情況明顯多於往年,「家屬因工作機會減少賦閒在家」也被認為是主因。

另外有些家屬則在收入下滑的同時,也改為選擇費用較便宜的養老院,這個現象也發生在一線城市,報導稱某一線城市下屬鄉鎮的養老機構內,有約20%的住戶並非本地戶籍老人,而是跟隨子女來到一線城市生活後,因為失能、失智等原因被子女送進了養老院。

報導也提到,相較於二三線城市周邊農村出現的情況,北京市的養老機構盈利狀況顯得更加艱困,只有4%的養老機構有所盈餘,其餘有62%的養老機構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投資才能回本。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