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人有1人受騙!網購、假投資最多 逾4成未檢舉報案原因也曝光

▲國內每3人就有1人受騙! 國泰世華銀行發布首份「反詐行為調查報告」,近8成民眾收過詐騙訊息,又以網購詐騙、假投資詐騙占最大宗。(圖/國泰世華銀行提供)
▲國內每3人就有1人受騙! 國泰世華銀行發布首份「反詐行為調查報告」,近8成民眾收過詐騙訊息,又以網購詐騙、假投資詐騙占最大宗。(圖/國泰世華銀行提供)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近年詐騙集團猖獗且手法不斷推陳出新,為提升大眾的識詐知能,國泰世華銀行今(25)日發表首份「反詐行為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75%民眾於3個月內收過詐騙訊息,31%民眾曾有被詐騙得逞的經驗,等同約每3人就有1人受騙,而常見手法則以「網購詐騙」及「假投資詐騙」為最大宗,佔近6成,而遇到「假冒親友詐騙」及「假檢警詐騙」則以60歲以上民眾比例為最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泰世華銀行這份「反詐行為調查報告」主要全台18歲至70歲以上各年齡區間的民眾進行抽樣調查,總計回收1萬1609份有效網路問卷,以「詐騙滲透率」、「反詐意識」及「遇詐後行為」3大關鍵構面進行分析。

國泰世華銀行分別從詐騙訊息接受頻率、詐騙類型以及受詐經驗進行調查。發現遭詐騙得逞的民眾,在年齡、學歷及地區方面皆無明顯差異,顯示詐騙攻擊並非針對特定族群,全民皆受威脅。

至於常見詐騙手法則以「網購詐騙」及「假投資詐騙」為最大宗,佔近60%;而遇到「假冒親友詐騙」及「假檢警詐騙」則以60歲以上民眾比例為最高,顯見歹徒因應不同目標對象會施行不同情境詐術,國泰世華提醒,面對各方訊息應抱持「零信任」態度,謹慎求證為防詐不二法門。

國泰世華針對受詐原因以及檢舉意願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有41%認為「詐騙訊息太多檢舉不完」,更有19%「不知道如何檢舉或分享」以及「大家應該可以辨識我不需要檢舉」。而誤點或誤信詐騙訊息的原因,有34%認為「訊息及連結太逼真」,其次33%「疏忽未留意到是假的」,等同有高達6成以上的被詐騙者,是因詐騙訊息以假亂真、一時不察而遭詐騙,因此提高民眾識詐知能、熟悉詐騙樣態更顯重要。

國泰世華依序針對民眾遭詐騙後,是否勇於「檢舉」、「報案」、「分享」3大態度面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被詐騙者中,有60%的人「沒有檢舉」、43%「沒有報案」,甚至財損達百萬元以上者,仍有26%不報案,調查發現,主因「就算報案錢也拿不回來」、「不知道如何檢舉」、「怕被認為笨或貪」3大原因影響報案意願,顯見被詐騙者擔心因受騙而被貼上負面標籤,建立更友善的受害者社會氛圍,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國泰世華銀行總經理李偉正表示,國泰世華在台灣擁有超過1000萬名客戶,面對防詐議題責無旁貸,盼藉由這次《反詐行為調查報告》,喚起大眾重視「檢舉、報案、說出來」3行動的重要性,也提醒民眾「事事要存疑」以及「投資找合法」觀念,除了主動尋求官方聯絡方式或是 165 查證消息來源外,投資金融商品務必找合法金融機構才有保障。

刑事局長周幼偉也提醒,面對花招百出的詐騙情境,任何號稱有「內線交易」、「穩賺不賠」的管道,或是「到府收款」、「別讓銀行員知道」就一定就是詐騙,民眾投資務必遵循政府認證之官方管道,若遇到任何可疑狀況勿慌張,立即撥打110或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主動求證。

其實,不只民眾因詐騙受害,國泰金近日也發現有多起不法人士冒用公司商標、董事長蔡宏圖或投資長程淑芬等高階主管的姓名及肖像,設立偽冒臉書粉絲專頁、臉書社團、Line帳號、Line群組或一頁式網站,並冒用公司或高階主管名義發布不實廣告、提供股票投資建議、招攬民眾購買股票或金融商品,藉此蒐集民眾的個人資料甚或詐騙財物。發布不實廣告、提供股票投資建議,

國泰金今日也發出聲明強調,公司及高階主管絕不會透過上述管道要求民眾提供個人資料、向民眾提供股票投資建議或要求民眾交付財物。民眾如有收到相關訊息,請切勿提供個人資料及財物予詐騙集團,更請不要將該等不實訊息轉載及散播,以阻絕此類詐騙手法得逞,若發現有可疑或不明管道的訊息,也可檢具相關事證向警政署165反詐欺專線、反詐騙系統或法務部調查局提出檢舉或向警察機關請求協助,以免權益受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