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估下半年2~4個颱風侵襲台灣!反聖嬰發展中今年夏天會更熱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6至11月,預估將有2至4個颱風接近台灣,與往年相比「正常偏少」。(圖/記者張志浩攝)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6至11月,預估將有2至4個颱風接近台灣,與往年相比「正常偏少」。(圖/記者張志浩攝)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夏季來臨除了高溫狂飆外,7月開始也將是台灣的「颱風季」,今年梅雨雨量偏少,颱風雖然可能帶來災害,但也將扮演水庫救星,中央氣象署預估,今年6至11月,將有2至4個颱風接近台灣,與往年相比「正常偏少」,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反聖嬰現象」逐漸成型,歷史上反聖嬰年氣溫更熱、颱風生成較少,不過生成位置會「更靠近台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今年1至6月,西北太平洋僅2個颱風生成,相較氣候平均值的4.26個偏少;而在下半年的6月至12月,西北太平洋約會有21至25個颱風生成,鄰近台灣颱風個數平均約為3至5個,今年預估則是生成19.6個,其中有2至4個颱風會鄰近台灣發展。

▲反聖嬰年颱風生成個數偏少,但生成位置較靠近台灣。(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反聖嬰年颱風生成個數偏少,但生成位置較靠近台灣。(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陳怡良說明,目前熱帶太平洋東部海溫持續下降,「反聖嬰現象」有發展趨勢,而今年則是「聖嬰轉反聖嬰」的情況,其特徵是東亞環流與氣候值相比,容易有「反氣旋環流」,代表高壓強盛,對颱風的生成較為不利,對台灣天氣來說,溫度沒有太大影響,但南部會有偏濕、較多雨的情況。

陳怡良進一步分析,往年只要是「反聖嬰年」,雖然颱風生成數較少,但位置都會比較靠近台灣,但相對的,由於颱風一生成就靠近陸地或不利於發展的環境,因此增強、變大的空間縮減;路徑上則受太平洋高壓勢力強弱而定,通常是「往西直行」或「向北偏轉」。

至於未來一季的氣溫和雨量,氣象署預估,反聖嬰發展年台灣的夏季會更加炎熱,7月至9月台灣氣溫「偏高至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大。

▲氣象署預估今年有2至4個颱風鄰近台灣發展,受太平洋高壓影響,路徑通常是「往西直行」或「向北偏轉」。(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氣象署預估今年有2至4個颱風鄰近台灣發展,受太平洋高壓影響,路徑通常是「往西直行」或「向北偏轉」。(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氣象署預估,7月至9月台灣氣溫「偏高至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大。(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氣象署預估,7月至9月台灣氣溫「偏高至正常」的機率較大,雨量則以「正常至偏少」的機率較大。(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