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為何國會改革覆議案註定失敗

▲賴清德總統簽署立法院覆議案咨文並加註意見,說明修正條文容有違反權力分立及侵害人民基本權利之憲政爭議。(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簽署立法院覆議案咨文並加註意見,說明修正條文容有違反權力分立及侵害人民基本權利之憲政爭議。(圖/總統府提供)

文/黎榮章

立法院5月28日三讀通過國會改革修法,行政院認為修法內容窒礙難行,遂於6月6日提出覆議,並在6月11日獲得總統賴清德核可,移請立法院覆議。立法院依規定透過全院委員會審議覆議案,並於6月21日進行表決,因藍、白陣營態度一致、票投「反對覆議案」,最後覆議案以62票對51票遭駁回。外界將覆議案未通過,歸因於藍白人數優勢,然而在2002年扁政府期間,雖然執政黨也是朝小野大,但當時的行政院曾針對立院通過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提出覆議,在在野陣營共識不足、有人跑票的情況下,覆議案最後通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藍白陣營在覆議投票上為何如此團結?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觀察可發現,這段時間以來,國會改革修法的網路聲量趨勢,高點集中在院會二、三讀法案的幾天(5月17、21、24、28日),一度逼近單日討論量10萬則;然而時序進入6月後,議題在網路上全面降溫,單日討論量都未能超過2萬則。覆議的目的本就是要讓相關法案重回修法程序、重新進行討論,然而法案自5月底三讀後,在網路上就未再激起輿論關注,自然讓藍白立委認為,民意走向是已經接受現狀,法案毋需再回頭重新討論。

▲國會改革:網路聲量趨勢圖。(圖/QuickseeK提供)
▲國會改革:網路聲量趨勢圖。(圖/QuickseeK提供)
在政院提出覆議案的期間,藍、綠陣營都展開基層宣講,希望強化民意對己方陣營的支持,但比較雙方基層宣講的網路聲量,可發現兩陣營的總聲量分別是綠營2.5萬則、藍營2萬則;好感度是綠營0.43、藍營0.4,雙方不管聲量或好感度,差距都不太大,而且整體而言,雙邊陣營的網路宣講在網路上熱度都不高、聲量並不大。

▲民進黨、國民黨:國會改革宣講 網路正負面聲量與好感度。(圖/QuickseeK提供)
▲民進黨、國民黨:國會改革宣講 網路正負面聲量與好感度。(圖/QuickseeK提供)
進一步觀察兩黨宣講的網路聲量來源,可發現綠營的聲量除了PTT八卦板在高聲量頻道中佔了30%的聲量,其餘聲量都集中在綠營同溫層,例如民進黨中央的粉專10%、黨秘書長林右昌的粉專7%、黨主席賴清德的粉專7%,此外,就是三立新聞的臉書粉專跟Youtube(合計19%),顯然綠營的基層宣講,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宣傳,都集中在自己人當中,沒能擴散出同溫層,無怪乎國會改革總體熱度起不來,也無法有效對藍白立委造成壓力。

▲民進黨、國民黨:國會改革宣講 網路高聲量頻道分析。(圖/QuickseeK提供)
▲民進黨、國民黨:國會改革宣講 網路高聲量頻道分析。(圖/QuickseeK提供)
由網路大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國會改革修法覆議案沒能通過,不完全是因為藍白人數優勢,而是綠營沒有成功帶起網路討論風向、線下的宣傳也沒有帶起全國討論;既然熱度起不來,自然沒有籌碼可以談,藍白立委當然不可能、也不需要考慮轉向支持覆議案。綠營已經預告,未來針對在野黨推動的許多不合理、不合憲修法,「該覆議就要覆議」,那民進黨最好認真想一想,該如何有效創造議題、帶動討論,才能讓覆議案有機會通過,而不只是為覆議而覆議、拉低立法效率。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