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飆破38度!眾困惑「20年前沒冷氣怎辦」 阿公阿嬤全靠1關鍵

▲這天氣沒有冷氣怎麼活?相信最近大家都感受到夏日炎熱的氣息,每到中午外出就感覺要融化了! (圖/記者葉盛耀攝)
▲這天氣沒有冷氣怎麼活?相信最近大家都感受到夏日炎熱的氣息,每到中午外出就感覺要融化了! (圖/記者葉盛耀攝)

記者張嘉哲/綜合報導

這天氣沒有冷氣怎麼活!相信最近大家都感受到夏日炎熱的氣息,近日中央氣象署一連好幾天都針對多縣市發布高溫警戒,中南部鄉親更是直呼:「出門根本直接原地融化!」讓不少人都待在冷氣房當中度過一天。然而,近日就有網友討論「以前為什麼阿公阿嬤都沒冷氣還撐得過夏天?」貼文引發熱烈迴響,不少人都直接點出關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名網友在PTT貼文指出「冷氣在20年前其實也沒有普及,那時候阿公阿嬤跟爸媽們,一堆根本家裡都沒有冷氣可以吹,為什麼他們都能撐過夏天啊?真的這麼會忍耐高溫嗎?」

▲變頻冷氣使用時設定的溫度與風量模式,都與耗電量高低息息相關。(圖/記者徐銘穗攝)
▲網友討論炎炎夏日,20年前的阿公阿嬤、爸媽怎麼沒吹冷氣撐過夏天。(圖/記者徐銘穗攝)
貼文一出,不少網友紛紛回應「現在你也不看看什麼鬼天氣,才6月竟然這麼熱」、「以前完全沒有這麼熱,一年冷氣運作2個月差不多了」、「以前31度、32度算高溫了捏!現在你看動不動就35度起跳」、「阿公阿嬤那年代,夏天才30度左右,根本不需要開冷氣」、「以前30度就是高溫,現在隨便都是35起跳,全球暖化超有感。」

全球暖化影響極端氣候!真實統計數據秀給你看

事實上,阿公阿嬤那一年代之所以可以撐過酷熱的夏天,其最大關鍵還是近年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這也導致夏天來臨時「高溫的日子」天氣變多不少。氣象專家彭啟明曾經在2019年提到,2000年前全台年高溫日約20幾天,2001年後就持續性地大幅增加,未來的20年內,台北市夏天中午溫度常常飆到40度非常有可能變為「常態」,這對戶外活動、工作者考驗更嚴酷。

而「天氣職人粉專吳聖宇」也曾貼過以台北站高溫、低溫做變化比較,也可以發現在「1990至2020年」以及「1980年至2010年」的高低溫情況,不論是冬天的低溫,還是夏天的高溫,全年平均來講上升幅度已經達到0.5至0.7度左右,顯見差距短短10年間的變化已經很大,表現出氣候變遷的特徵,如今氣候變化越來越劇烈,民眾都明顯有感。

▲今(16)日大部分地區天氣晴朗穩定,明(17)日鋒面報到東北季風增強,北台灣轉多雲天氣。(圖/NOWnews攝影中心)
▲台灣正式進入夏季的天氣型態,現在經常正中午飆破38度高溫。(圖/NOWnews攝影中心)
氣溫狂飆小心中暑!四大中暑前兆一次看

然而最近因為連日高溫,已經有不少中暑的民眾就醫,甚至還有傳出不耐高溫昏厥的案例出現,民眾在炎炎夏日絕對不可輕忽高溫造成的「熱傷害」。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分享四大熱傷害的前兆,是可以用來判斷是否中暑的關鍵,如果出現以下4種身體變化,就要特別留意潛在的中暑危機哦!

🟡熱水腫:一般暴露在熱環境內,身體為避免過熱,會有出現血管擴張的情況,身體試圖盡可能把過多的熱量散發到系統外,從而使很多血液積聚在腳踝中,形成腳踝的局部水腫。

🟡熱紅疹:天氣熱時,流汗的機制也會被干擾,若皮膚上出現細小的紅點並有刺感,那就是「熱疹」 ,當汗水孔被阻塞時,也會會引起皮疹。

🟡熱痙攣:通常發生於身體大量流汗,卻又未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時,導致肌肉出現痙攣,治療上大多為遠離熱源、口服或靜脈注射水分電解質補充。

🟡熱暈厥:當因為出汗和血壓低,失去大量體液時,血液會暫時沒有流向大腦,引發「頭暈」。

▲夏天外出需要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圖/取自pixabay)
▲夏天外出需要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圖/取自pixabay)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