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廢博愛座」 專家籲從宣導、問卷調查著手:避免大眾誤解

▲博愛座產生糾紛的事件層出不窮,博愛座否除與否再度掀起討論。(圖/NOWnews資料照)
▲博愛座產生糾紛的事件層出不窮,博愛座否除與否再度掀起討論。(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林則澄/台北報導

大眾運輸的讓座糾紛不時浮上檯面,博愛座的存廢議題頻繁受到關注,衛福部長邱泰源對此表示,不會將其廢除,但在未來可能改名並且修法擴大優先乘坐對象。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今(20)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記者電訪,提到政府若要保留博愛座,建議可從問卷調查、宣導著手,讓所有人了解博愛座的真正的意義,避免產生誤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博愛座糾紛不時發生,引起民眾關注存廢議題。邱泰源對此表示,將會繼續保留博愛座,但在未來可能改名並且修法擴大優先乘坐對象,後續則將偕同交通部以及相關單位共同協商討論,甚至採用其他國家一些更好的做法,比如日本的優先席,讓給真正需要的人,也許這樣就能符合大眾所需。

李克聰表示,如果沒有取消博愛座,建議政府多加宣導,並且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分析民眾讓坐及需要被讓坐的情況,「高齡者或許不太了解,博愛座是給所有需要的人,所以可能認為一定是給高齡者優先,因此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多做一些問卷調查。」

李克聰提到,不論博愛座是否改名,未來要是政府藉由修法擴大優先乘坐對象,建議標誌也要註明清楚,是給所有需要的人使用,「不管博愛座是否要廢,都該先做這個功課,讓大部分的民眾了解情況。」他也表示,要是大家都能了解博愛座的使用意義,就能降低發生高齡者不時要求讓坐的情況。

不過李克聰指出,其實很多高齡者搭乘大眾運輸,不一定會接受有人主動讓座,可能會說「哎,我不需要,我下一站就下車了」,其實這是很好的互動,大家適時評估自身情況伸出援手,形成一股善意。他也強調,博愛座的意義,應該是讓它變成一個良性循環,如此一來相信不管是留是廢,都會有好的結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