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會步中國房市後塵?專家示警:自備款現1條件 房產恐泡沫化

▲一旦民眾要負擔更高比例的自備款時,代表房產天花板出現了,到時候可能就會有泡沫化現象。(圖/家庭消費中心攝)
▲一旦民眾要負擔更高比例的自備款時,代表房產天花板出現了,到時候可能就會有泡沫化現象。(圖/家庭消費中心攝)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近期中國政府推出一系列救房市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國有資本收購成屋作為保障房,然而,專家指出,房地產庫存分布與保障房需求之間的不匹配,以及保障房租金收入不足以償還貸款利息等問題,可能成為該方案實施的障礙。對於現階段房價驚驚漲的台灣,是否會需要這樣的危機意識?專家表示,中國三四線城市房產狀況造成的因素,包含結構性問題等等,台灣雖然也有一些風險,但還要持續觀察後續可能引發的危機,目前整體經濟狀況還算穩定,沒有需要去庫存化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台灣雖然房價偏高,但其實看到的是單價,目前很多小宅新產品,「總價沒那麼高,因此央行或金融業者認為風險性相對小,不太有付不出款項的情況,而土建融貸款尚未走強,仍屬於相對熱潮的低檔,房市風險並沒有大到讓央行需要下重手。」

不過陳炳辰也示警,目前除了一些蛋黃區單價越拉越高,要是其他縣市也跟進,導致新青安或低首付也無效,民眾要負擔更高比例的自備款時,代表房產天花板出現了,那個階段可能就會有泡沫化現象,代表有一些地段的房產恐怕會賣不出去。

目前台灣房市存在哪些風險?陳炳辰認為,在一買一賣的市場上,沒有所謂的賣方出現或是餘屋太多,像之前首波實施房地合一稅時,曾經出現的狀況像青埔、新莊都有點燈率過低,淡海新市鎮甚至被稱作鬼城,當時就有房價持續走低的現象,如今台灣不少房型過小、整體性價比低,然而房價高、或是該區域不具備那樣的價值,只是因為整體市場帶動產生的外溢效應,導致環境條件不佳,房價卻跟著走強的情況,目前政府也還在觀察是否會出現問題或危機,畢竟過熱區域侷限七都的特定地段,整體經濟體狀況還算穩定,暫時沒有去庫存化的危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