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禁忌一次看!命理師警告:4生肖外出要當心 準備95元發大財

▲今(21)天是夏至,命理師警告鼠、虎、馬、狗4生肖健康亮紅燈,而且外出要當心。(示意圖/取自Pexels)
▲今(21)天是夏至,命理師警告鼠、虎、馬、狗4生肖健康亮紅燈,而且外出要當心。(示意圖/取自Pexels)

記者徐銘穗/綜合報導

今(21)天是24節氣中的夏至,白晝可以長達15小時,這天北半球陽光量比南半球多一倍。民俗命理專家楊登嵙分享夏至開運養生禁忌,並點名鼠、虎、馬、狗4生肖要慎防心臟及血管方面疾病,出差或外出旅行也要特別注意安全,不要作危險性的運動,以免樂極生悲,提高警惕,有備無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孟老師也分享夏至「借日旺運法」開財運方法,建議選在中午11時到下午1時之間,拿一個碗並裝95元硬幣,代表九五至尊,然後再放到有陽光的地方吸收陽光,只要放10分鐘左右,硬幣再隨身攜帶9天後再存入銀行,或者將95元一起,連同要存的錢一起存到銀行,就能讓財運大旺。

▲小孟老師分享,在中午11時至下午1時間,拿碗裝95元硬幣曬太陽,隨身帶9天後再存入銀行,就能讓財運大旺。(示意圖/記者徐銘穗攝)
▲小孟老師分享,在中午11時至下午1時間,拿碗裝95元硬幣曬太陽,隨身帶9天後再存入銀行,就能讓財運大旺。(示意圖/記者徐銘穗攝)
📍食的養生

楊登嵙指出,夏至時節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楊登嵙說,綠豆性甘寒,能入心經和胃經,夏天體熱小便黃赤時,效果最好,很多人不知道煮綠豆的時候要不要把豆衣去掉,其實綠豆衣也是一味中藥,藥效跟綠豆一樣,只是稍弱而已。他建議作為一般清熱消暑之品,不用特意將豆衣去掉。針對喜歡吃甜食者,建議可加些蜂蜜,對熱毒的癰腫也有很好的效果。不過提醒,但綠豆畢竟是寒性的,體質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楊登嵙表示,這一時節氣溫高,每日要補充2千CC的白開水,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進而造成頭痛頭暈。另外,造成頭痛頭暈的另一種原因,他指出,人體出汗時體表血管會擴張,更多的血液會流向體表,這種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壓偏低的人血壓更低,從而發生頭痛頭暈。

▲夏天外出需要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圖/取自pixabay)
▲夏天外出需要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圖/取自pixabay)
📍衣的養生

楊登嵙表示,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輕人喜歡穿牛仔服飾,夏季不適合穿這種衣物。衣服顏色儘量以淺色為主,這樣才能少吸熱。從服裝的顏色上來講,最好穿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的衣服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線,進而保護皮膚,防止皮膚老化甚至癌變。

至於衣服的布料挑選上,他建議儘量選用棉質及亞麻,這樣容易吸汗和透氣。此外,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如打傘、戴遮陽帽、塗防曬霜等。

📍住的養生

楊登嵙指出,忌夜臥貪涼,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嚴重,尤其小朋友不要在其睡著之後扇風取涼。

📍行的養生

楊登嵙說,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則應早睡早起,儘量保持每天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從這天開始,一定要睡午覺。談及一定要睡午覺原因?楊登嵙說明,夏至陰生,在中醫理論中,「午覺」是以陽養陰,「子覺」是以陰養陽。只要能合上眼睛一會,就能達到很好的養陰效果。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

楊登嵙建議,每日溫水洗澡,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也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因為溫水沖澡,體表血管擴張,加快血液循環,改善肌膚和組織的營養,降低肌肉張力,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楊登嵙建議,每日溫水洗澡,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也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示意圖/取自Pexels)
▲楊登嵙建議,每日溫水洗澡,不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也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示意圖/取自Pexels)
📍育的養生

楊登嵙說,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運動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不可飲用冰開水。

📍樂的養生

楊登嵙建議,夏至養生先養心,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重點關注心臟保養。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應「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靜自然涼」。像是聽慢音樂是一個調息的好方法,因為音樂中的音符也含有陰陽五行的元素,節奏快的音樂能增強體內陽氣、助人興奮的效果,舒緩音樂可以幫助呼吸慢下來,讓心臟得到休息。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民俗說法僅供參考,切勿過度迷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