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飆高溫!國健署示警「熱中暑」嚴重恐死亡 小孩出門注意3事

▲周五夏至節氣到,正式進入夏季天氣,中央氣象署頻發出36度高溫特報,國健署提醒民眾小心熱傷害,尤其「熱中暑」嚴重可致死。(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周五夏至節氣到,正式進入夏季天氣,中央氣象署頻發出36度高溫特報,國健署提醒民眾小心熱傷害,尤其「熱中暑」嚴重可致死。(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中央氣象署不斷發出高溫特報,不少縣市亮起高溫橙色36燈號。周五「夏至」節氣到來,代表正式進入夏季天氣。根據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台灣年平均氣溫在過去100年間已上升約1.6℃,而夏季天數自2001年起則已增加120至150天。為加強預防兒少熱傷害,國健署、氣象署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今(20)日發布兒童熱傷害衛教素材,提醒家長與學童避免熱急症發生。
 
國健署表示,特定族群如高齡者、嬰幼兒、戶外工作者、肥胖者、慢性病患者等,對於熱傷害都要加強預防,包括熱痙攣,症狀為流汗伴隨肌肉強烈抽痛;熱衰竭,症狀為臉色蒼白、無力倦怠;熱中暑,症狀為體溫超過40度,意識不清。這三種熱傷害中,「熱中暑」最嚴重,若處理不當,將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夏天外出需要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圖/取自pixabay)
▲夏天外出需要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圖/取自pixabay)
針對熱傷害預防,國健署指出,有3字訣「涼、補、心」:
 
📍保持「涼」爽:最好穿著淺色、透氣材質的衣服,注意室內保持通風,外出則佩戴遮陽帽、手持扇等。

📍「補」充水分:應定時定量喝水,可以加一點冰塊、檸檬片,但不以含糖飲料取代
 
📍隨時留「心」:出門前應留意氣象資訊,並多留心孩童身體狀況,且宜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外出,開車或搭車時則須確認孩童已下車。

▲天氣炎熱,外出防中暑,兒科醫師提醒除了衣服顏色很重要之外,衣服材質也是關鍵。(圖/記者周淑萍攝)
▲高溫天氣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外出,開車或搭車須確認孩童已下車。(圖/記者周淑萍攝)
對於熱傷害急救,國健署也提供5招供民眾參考:
 
1、蔭涼通風:當孩童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
 
2、鬆脫衣物:移除孩童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使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
 
3、泡水或灑水散熱: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孩童的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4、補充涼水:孩童意識清楚,可給予少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意識不清,則不可給予飲水。
 
5、儘速送醫: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意識混亂、昏厥等症狀,或超出可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撥打119,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