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聲」3/不為賺錢只做有興趣的事 他們做了哪些愛恆春?

記者張鴻儀/專題報導

「當你不是用金錢衡量公司的價值,而是夥伴們一起為地方共創出什麼有意義的事情,錢就不是那麼重要了。」37歲的張彥頡創辦「火箭人實驗室」,六年來在恆春半島辦刊物、做節慶,讓恆春在地氛圍越來越不一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頂帽子、一雙拖鞋、一副很CHILL的樣子,JASON張彥頡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侃侃而談他移居恆春半島的緣由。「我是桃園人,因為我是一個浪子,所以我的一切都是隨著愛逐水草而居,7年前就是因為有一個緣分,認識了恆春半島的另外一半。」張彥頡說,他原想趁年輕到南美洲流浪,意外愛上恆春。一開始不知道要做什麼,每天跑去龍磐草原躺著看書,後來憑著過去策展經驗,被公部門找上,才會走上創業這條路。

▲火箭人實驗室創辦人張彥頡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暢談他與團隊在恆春7年為保存文史所做的努力。(圖/記者王郁勳攝)
▲火箭人實驗室創辦人張彥頡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暢談他與團隊在恆春7年為保存文史所做的努力。(圖/記者王郁勳攝)
2018年,張彥頡找了恆春古城牆邊的一處民宅,成立「火箭人實驗室」,成員大多跟張彥頡一樣,從外地來到恆春,只為了追求冒險、講求生活,LAUNCHER CLUB企劃總監李怡璇便是其中一人。「來到恆春也算是療癒自己的旅程,因為上一段工作結束後就想找地方放鬆,發現恆春的土地會黏人,於是加入JASON的團隊一起生活。」只要早上天氣許可,李怡璇便會下海泡水、浮潛、或在沙灘躺著,像是充電一般,放鬆過後才回來開始一天的工作。她笑說:「我們要是不小心又PO到IG,大家都會說,哇,怎麼這麼爽!」

SUNDAY RIDE約「騎」來 小車手壯遊家鄉

張彥頡將火箭人實驗室的業務分成兩塊,一塊是「城東大院子」,專做文史推廣方面;另一塊則是「火箭人快樂生活」,重點放在推廣單車生活。每週日透過臉書「約騎」,路線橫跨台26線、縣道199與200三條公路,串接而成的環半島行程。領騎員政峰說,有他們一起跟著騎,可以看顧車友們的狀況。「因為車友們程度落差可能會比較大,所以會約定中間休息的點,可以稍微集合一下再一起出發。」

▲火箭人成員每週日發起「SUNDAY RIDE」,享受生活也探索恆春半島各處美景。(圖/記者王郁勳攝)
▲火箭人成員每週日發起「SUNDAY RIDE」,享受生活也探索恆春半島各處美景。(圖/記者王郁勳攝)
除了SUNDAY RIDE之外,火箭人今(2024)年也舉辦第二次「半島小車手計畫」,結合四所國小從小扎根,6月8日共近百名學童與大人完成恆春鎮到四重溪,長達40公里熱血挑戰。李怡璇說:「很多小朋友從來沒有騎過腳踏車,所以我們經過大概3個多月的騎乘訓練。出發沒多久突然一場大雨之後,大家都停下來,小朋友開始緊張焦慮,還是很堅強地想要繼續騎下去。」

▲半島小車手出發就碰到不小雨勢,仍不放棄騎完40公里。(圖/LAUNCHER CLUB提供)
▲半島小車手出發就碰到不小雨勢,仍不放棄騎完40公里。(圖/LAUNCHER CLUB提供)
其實單車漫遊在台灣並不少見,但張彥頡表示,應該可以結合更多資源,讓小鎮觀光更有組織化行銷。「像日本在單車串聯的城市旅遊就非常厲害,他們結合小鎮的力量,用單車結合店家美食,變成一系列的優惠券,促進觀光。」李怡璇則認為,墾丁長年以水上活動發展觀光,「其實在恆春半島的陸地上的戶外活動也是很棒,環境很好,只是容易被人忽略。」慢遊小鎮,細細品味古城文化,更深度的走遍恆春半島,也許是墾丁國旅的新解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