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竊喜「褲子突然變鬆」!以為瘦身有成 就醫發現「腸癌晚期」

▲突然褲圍變鬆且體重持續下滑,可能是一種身體警訊。(示意圖/Shutterstock)
▲突然褲圍變鬆且體重持續下滑,可能是一種身體警訊。(示意圖/Shutterstock)

記者周淑萍/綜合報導

許多民眾希望透過調整體態來提升健康和自信,但突然褲圍變超鬆,可能也是一種身體警訊。中山醫院腸胃科醫師吳文傑提到,曾經收治過一位約35歲女性病患,因經常減肥,突然發現褲子變大,誤以為瘦身有成,然而體重持續下滑才意識到嚴重性,經過檢查已經是「腸癌晚期」。醫師提到,現代人飲食習慣不佳,再加上大腸癌初期狀況輕微易忽略,多數民眾確診時都已是大腸癌中、晚期,讓死亡率只升不降,有經常性久坐或頻繁外食的民眾更應多加留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國健署的數據,平均每13人中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且在衛福部最新統計顯示,大腸癌位居十大癌症死因的第3名,其中男性死亡率甚至高出女性1.33倍,針對大腸癌現況,吳文傑醫師揪出關鍵原因,可能跟現今上班族工作忙碌經常久坐,加上外送、外食方便等有關。

「40歲至49歲」是好發族群!

調查顯示,約四成上班族每周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會外食,餐餐外食者更高達24%。而這些經常外食的民眾,長期下易有營養不均、攝取較多加工食物的狀況,均可能誘發大腸癌。特別是肩負經濟重擔的40歲至49歲青壯年族群,在高壓、在快節奏生活以及不良飲食習慣下,更容易讓腸癌找上門。

據調查,40歲至44歲罹患大腸癌的較35歲至39歲高出2倍,而45-49歲罹患率更是高出近3.5倍。此外不是有排便就是腸道健康,如果飲食習慣不改,以及沒有正確腸道保健觀念,大腸癌死亡率將繼續上升,吳文傑醫師提醒經常性久坐或頻繁外食的民眾更應多加留意,避免讓大腸癌有機可趁。

大腸癌患者6成以上確診「已經是癌末」

吳文傑醫師指出,死亡率上升跟罹癌率增加有關,此外,大腸癌初期症狀輕微,易跟一般腸胃問題混淆,6成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一旦確認為第四期,存活率更不到兩成。因此,若想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醫師建議掌握兩關鍵:

📍定期篩檢: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將有助於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腸胃養好菌:吳文傑醫師解釋,大腸癌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壞菌滋生,一旦壞菌過多、腸道菌相失衡,不僅會改變腸道通透性,壞菌更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發炎反應並誘發息肉生長,最終致使癌化。對此,養好菌、遏止壞菌生長有助於遠離腸癌風險。

▲台灣上班族最怕用英語開會溝通、獨自向全公司簡報。(示意圖,非當事人/取自photoAC)
▲醫師提醒40歲至49歲為腸癌高危險族群,如果又在高壓、飲食不正常的環境下,更需要特別留意。(示意圖,非當事人/取自photoAC)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