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台灣又出現升溫跡象!疾管署昨(11)日宣布,上週新增328例新冠本土確定病例,較前一週上升25%,甚至新增20例死亡個案,研判疫情上升且進入流行期。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新冠流感化」已是定局,在與病毒共存的環境下,病毒出現流行期在所難免,隨著暑假即將到來,提醒「長者、幼童、慢性病患者、肝腎功能差、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患者」等免疫力較差的民眾務必做好個人防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一峰說明,近期因呼吸道病毒就醫的患者增加,推測和習慣有關,在和新冠病毒共存後,民眾的篩檢率大幅降低,大部分病人就算出現症狀也不會篩檢,臨床上僅10%至20%會篩,因此比起官方統計數字,社區中的「黑數」相當多,在人來人往更多接觸下,順勢流行起來。

▲天氣配圖、冬天、冷氣團、外套、保暖。(圖/記者陳明安攝)
▲在和新冠病毒共存後,民眾的篩檢率大幅降低、口罩不再隨身攜帶,大部分病人就算出現症狀也不會篩檢。(圖/記者陳明安攝)
蘇一峰也提及,新冠病毒一直都有出現變種,不過近期台灣並沒有做變種株分析,主要就是採「共存」方式,讓病毒自己演變,通常病毒不斷變種的過程中,「病毒會越變越弱,但傳染力會越來越強」,這些都可能是新冠再度出現流行的原因之一。

蘇一峰指出,一般來說,病毒的流行期持續2至3個月都很正常,提醒民眾,若發現自身有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可以選擇不快篩,但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評估,或照X光確認是否有肺炎,症狀較嚴重醫師就會安排更進階的篩檢,藉此提供正確的藥物協助。而民眾若害怕重症,也能先自行篩檢再就醫。‘

▲有網友分享,自己在診所掛號時,看到兩位阿嬤用酒精的方式,相當有趣。(圖/NOWnews資料照片)
▲慢性病患者、長者、幼童等免疫力較差的民眾務必做好個人防禦,外出應做好自我防護。(圖/NOWnews資料照片)
針對有民眾多次確診的情況,蘇一峰指出,多次確診的族群通常與他人接觸頻率高,雖然每次症狀不同,但殺傷力會持續降低,一般來說會越來越像感冒,且新冠在臨床的重症率也有降低。

蘇一峰最後提醒,包括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肝腎功能差、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患者等,都是容易再確診新冠的高風險族群,平時前往人多的地方應做好自我防護,包括戴口罩、消毒等。且隨暑假到來,確診情況可能更加難以控制,真的擔心也可以補打現在有提供的次世代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