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在下週一(10日)登場,吃粽子、滑龍舟、立蛋等有趣習俗也跟著受到矚目。事實上,端午節的冷知識不少,除了不能對別人道賀「端午節快樂」之外,吃粽子的由來也並非眾人熟知的屈原投江典故,而是更早以前中國南方吳越民族的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吃粽子是因為屈原?

學生時期總聽說,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為了不讓汨羅江裡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但根據學者考究發現,端午節的歷史比起屈原時代更為古早,且與中國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祭龍有關,當時居民應是投粽子獻給水中蛟龍,後期才演變成保護屈原一說。

2.別再說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與清明節一樣都屬於緬懷先人的祭祀之日,歷史上不僅有屈原投汨羅江而死,還有伍子胥投錢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等事件。且農曆5月5日正逢立夏轉陰的災厄日,也是瘟疫好發的季節,因此在古代象徵毒日,才延伸出喝午時水、掛香包等習俗,此時不宜祝福他人端午節快樂,通常只能互道「安康」、「平安」、「吉祥」。

▲民間習慣在端午節取「午時水」來煮財水,迎接下半年旺運。(圖/記者黃韻文攝)
▲農曆5月5日正逢立夏轉陰的災厄日,也是瘟疫好發的季節,因此在古代象徵毒日,才延伸出喝午時水、掛香包等習俗。(圖/記者黃韻文攝)
3.秘魯人吃粽子竟在聖誕節

除了台灣,部分亞洲國家也有過端午節的習慣,包含日本、韓國等。不過,位於南美洲的秘魯人居然也有吃粽子的文化,而且還是選在聖誕節;與亞洲不同,秘魯版本的粽子選用香蕉葉裹入雞肉等餡料,煮熟後再配上秘魯辣醬、紫洋蔥、甜椒等香辣配料上桌,是當地人熱愛的傳統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