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開票大致完成 莫迪執政聯盟勝選但席次縮水

▲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執政聯盟在本次大選迅速取得過半數席次,但並未取得預期的壓倒性勝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執政聯盟在本次大選迅速取得過半數席次,但並未取得預期的壓倒性勝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新德里5日專電)印度第18屆國會下議院選舉今天完成計票,以「印度人民黨」(BJP)為首的執政聯盟仍取得多數席次,但表現不如預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印度下議院選舉號稱世界最大規模民主投票,逾9.7億名選民自4月19日起依選區、分7梯次投票,最後一梯次於6月1日結束,印度選舉委員會(ECI)昨天上午統一開票。

各選區的計票中心昨天上午開始計算「郵寄選票」和電子選票,各候選人派代表現場監看,全程錄影存證;在印度,80歲以上長者、不良於行者以及在外鄉執勤的軍警及公務人員,可用郵寄方式投票。

印度下議院有543個席位,掌握272席過半數即為多數黨,享有組閣權。

計票工作今天清晨大致完成,根據印度選委會官方數字,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毫無懸念在自己的選區、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Varanasi)勝出,得到61萬2970票,較第2名對手多出15萬2513票。

莫迪領導的BJP則取得240席,較2019年減少63席;最大在野黨「國大黨」(Congress)取得99席,較2019年增加47席。

印度選委會並未整合執政聯盟與在野聯盟的席次總數。由於涉及政黨眾多,加上競選期間偶有小黨變換陣營,各媒體的統計數字也互有差異。

根據News18電視台的統計,以BJP為首的執政聯盟總共拿下292席,以國大黨為首的在野聯盟取得234席,其他獨立政黨取得17席。

雖然執政聯盟再次勝選,但席次遠低於莫迪選前喊出的400席。此外,BJP本身也未能如先前兩屆那樣一黨就過半,未來5年將需尋求其他小黨合作,聯合執政。

觀察人士認為,通膨率與失業率居高不下、世俗選民對於宗教炒作感到厭煩、反對黨領袖選前被捕引發同情效應,以及在野陣營整合配票成功,可能是造成執政聯盟表現不如上一屆大選的原因。

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認為,BJP這次算是慘勝,國大黨谷底反彈,地方型小黨是贏家,「莫迪的印度認同牌已到極限,跌落神壇,要回歸國內建設跟經濟發展,未必是壞事。」

方天賜補充,莫迪年紀已大,這次選得沒有預期漂亮,可能提早啟動黨內接班問題。另外,莫迪選後是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

印度採議會內閣制,內閣閣員必須是上議院或下議院議員,總理一般來自下議院,因此下議院選舉倍受重視。一般相信,莫迪仍會繼續擔任總理。(編輯:洪啟原)113060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