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高級西餐廳會有道「威靈頓牛排 Beef Wellington」,大多數做法是將軟嫩、油脂相較較低的上好菲力,先煎上色後塗上黃芥末醬、添加有肥肝(當地指鵝肝或鴨肝)的蘑菇肉醬(Pâté et Duxelles),再裹上火腿,並完整包裹上派皮後酥烤,融合出多層次的獨特香氣。這道菜起據傳起源自英國,但是卻與拿破崙於滑鐵盧戰役中戰敗有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獄廚神」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曾經在節目公開說:「它是我最喜歡的菜色之一,且絕對會出現在我最後的晚餐菜單上。」讓威靈頓牛排當時成為網路熱搜關鍵字,也讓許多人一提起威靈頓牛排時,就會聯想到戈登拉姆齊。

而至於威靈頓牛排的由來,大多數人認為,是當年第一任威靈頓公爵(Arthur Wellesley),在 1815 年的滑鐵盧戰役中,擊敗所向披靡的拿破崙後,公爵的大廚為其慶祝而研發製作。

▲「威靈頓牛排」有幾個重要元素,包含牛菲力、蘑菇醬等,且外層要有鬆爽酥皮。(圖/台北晶華提供)
▲「威靈頓牛排」有幾個重要元素,包含牛菲力、蘑菇醬等,且外層要有鬆爽酥皮。(圖/台北晶華提供)
大部分時候,會選用一整條牛菲力來製作,因此其外觀為長條形,上桌前再切開成多個厚片分予多人食用。位在高雄台鋁生活商場內的MÚO餐廳,則是把這道菜作為隱藏版菜單,特定時候拿來招待老顧客,主廚Ling提到,因為這道菜一定要現做就要現吃,所以大部分時候會做成圓球狀,烤好後切開正好就是兩人份。

女主廚Ling有更改少數配方,除了特地選用澳洲M9純血和牛牛菲力,而且是整塊鴨肝而非鴨肝醬之外,她也改以些許的美乃滋替代傳統配方的黃芥末醬,讓整體滋味更柔和,且外層的酥皮也刻意做得沒那麼厚,期望酥皮僅是個配角而不要太搶掉菲力牛排的風味。

▲MÚO餐廳的威靈頓牛排,用的是煎香過的鴨肝而非鴨肝醬。(圖/記者葉盛耀攝)
▲MÚO餐廳的威靈頓牛排,用的是煎香過的鴨肝而非鴨肝醬。(圖/記者葉盛耀攝)
這道菜難做在於工序很多,而最大挑戰是火候拿捏,因為牛排被酥皮包覆住,所以烘烤時根本難以用肉眼判斷內部熟度變化,但裡頭菲力推薦熟度都與平常吃菲力牛排一樣,最佳為3分熟,頂多5分熟,吃時更要搭配起所有配料,包含酥皮、肥肝、蘑菇肉醬等一同入口,才能感受其豐富的絕美滋味。

台北有不少餐廳,威靈頓牛排都是其招牌菜色之一,像是台北君悅酒店寶艾西餐廳,以及雅室牛排。或者在聖誕節等節慶忠推出,如JR東日本台北的自助餐廳「鉑麗安」、台北晶華酒店等。而這幾年甚至也有Fine Dining餐廳推出進階版,像是改以乳鴿、伊比利豬替代原本的牛菲力,也都很具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