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易成「血栓」!害金曲歌王住院 65歲以上「10%有困擾」

▲心房顫動就是常見的心律不整,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圖/NOWnews資料照)
▲心房顫動就是常見的心律不整,容易導致血栓形成。(圖/NOWnews資料照)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若病情嚴重,恐危及生命,知名歌手庾澄慶(哈林)過去便曾為此問題住院治療;醫師指出,心房顫動容易導致血栓形成,以往建議使用口服抗凝血藥預防中風,近年另發展出「左心耳封堵器」療法,效果顯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鴻猷說,心房顫動源於心臟上半部的心房不規律跳動,40歲以上成人約5%有此困擾,65歲以上則增加至10%,患者除因不規律如同打鼓般的心搏影響生活品質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容易導致血栓形成,這些血栓主要產生在左心房特定的耳狀結構,稱為「左心耳」。

▲左心耳封堵器可有效預防腦中風的發生。(圖/振興醫院提供)
▲左心耳封堵器可有效預防腦中風的發生。(圖/振興醫院提供)
據統計,超過9成與心房顫動相關的血栓都在左心耳形成,若這些血栓脫落、隨著血液進入腦部,可能會造成腦血管栓塞及嚴重腦中風。

張鴻猷表示,為預防上述情況,醫界建議用口服抗凝血藥物以防中風,卻有潛在風險,例如身體出血、藥物交互作用、對藥物的不適應性等,且某些病人即使規則用藥,仍不幸發生中風。

左心耳封堵器防血塊 降低腦中風

為改善此問題,醫界開發出左心耳封堵器,這裝置可直接封住左心耳,阻止該部位的血塊形成,進而降低腦中風發生率。

張鴻猷指出,左心耳封堵器主要適用對象為患有心房顫動且需長期抗凝治療,但無法忍受抗凝藥物,或因為其他健康問題而不適合長期用藥者,以及服藥仍併發中風的病人。

目前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在特定的心房顫動患者群中,尤其是不能長期使用抗凝藥物者,應考慮接受左心耳封堵器置放手術,建議等級為IIa,代表利大於弊。

針對左心耳封堵手術,張鴻猷說,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會接受全身麻醉,醫師先用導管、經患者腿部血管進入心臟,再透過成像技術確認左心耳位置及封堵器的置放處,接著透過導管將封堵器固定在左心耳內,確保裝置固定且功能正常後,最後將導管與其他工具從病人體內取出。

張鴻猷表示,口服藥是心房顫動患者預防中風主要方式,左心耳封堵器則是特殊情況下的替代治療,民眾若發生心房顫動症狀,應盡快諮詢專科醫師,透過共同討論以找出最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