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會不平靜,在朝野激烈的對抗之中,國會改革法案三讀通過,然而諸多爭議,也招來了社會民意極大反彈。自5月17日開始,接連21日、24日和28日都有民眾赴立法院外集結抗議,甚至在全台各處遍地開花。立法院修法對於國家社會的影響甚鉅,因此每則條文皆須字斟句酌,經過充分討論審查,才能真正興利除弊,如今在吵鬧喧擾之中倉促修法,缺少程序正義,自然不被人民所接受。
藍白力推修法,號稱國會「改革」法案,旨在監督制衡行政體系,然而同樣的條文內容,綠營稱之為「擴權、濫權」,完全是不同角度的解讀。朝野自有立場,那究竟是正向改革或是擴權濫權?國會應當早早將各版本的法案內容公諸於世,且經逐條討論、仔細論辯,讓人民好好地監看修法過程,才能讓各界判斷要支持哪一方,修法過程也才能完善。
其實,國會五法也好,花東三法也好,國民黨和民眾黨要推出「福國利民」之法案,外界不應該一開始就預設立場、反射性地拒絕,而是要仔細詳讀內容之後再來做判斷。因此,藍白要說服民眾,就應努力向各界解釋法案內容,將條文一字一句對外交代清楚,且和執政黨進行理性討論,這樣才符合程序正義,而非在表決前的最後一刻才臨時搬出沒人看過的修正動議,即便在議事規則上站得住腳,卻有失道理。
近幾週來,國會改革法案的審查過程紛紛擾擾、爭議不斷,各方支持者都糾結在細節之上互相攻訐。例如在立法院院會中「舉手表決」,在議事規則上,事實上舉手表決亦是合法的方式之一,只是在執行過程中,清點人數造成疏漏,造成票數有誤,又留下另一個相罵本。
又如,17日當天究竟有沒有要處理花東法案?也有兩造說法,藍營稱立法院長韓國瑜裁示花東案等新任交通部長再協商,所以當天不會處理,批綠營是在帶風向,但事實上這個說法並沒有記錄在朝野協商的會後結論中,豈不是口說無憑。
各政黨及其支持者都抓了細節爭議進行攻防,但追根究柢,立法委員的修法過程就是應該遵照程序正義,一切開誠布公,好好仔細討論審查,才能服眾。
立法院的運作應以委員會為主體,修法立法的過程包括委員會審查、朝野協商、院會表決等層層關卡,若要完善修法且讓民眾監督國會,就應該在法案送到委員會時好好討論、逐條審查。然而,現在國人只看到委員會草率結束、條文保留送協商、最後冒出修正動議、藍白又用人數優勢強推過關,此等修法品質令人憂心。
對於新法修正,現有百位法律學者連署發出聲明,要求將國會五法退回委員會充分討論,讓各界充分參與、討論之後,再做周延而完整的立法,對於法案三讀,也盼行政院和總統行使覆議權,退回立院重審。
越來越高漲的民怨興起,立法院外的抗議群眾高舉各式各樣的創意標語,包括「我藐視國會」「沒有討論、不是民主」「退回重審」等等,再現大型社運場面。立法委員既然是由民意所選出的,怎可罔顧民意的怒吼?
這一屆的新國會才剛開始起步,未來還有4年,類似爭端恐會一再發生。儘管少數服從多數是民主之原則,但缺乏程序正義、以人數優勢強渡關山,也非民主真諦。現在行政院既已表態提起覆議,國會必須正視程序正義,逐條審查修法條文,方不負選民所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國會五法也好,花東三法也好,國民黨和民眾黨要推出「福國利民」之法案,外界不應該一開始就預設立場、反射性地拒絕,而是要仔細詳讀內容之後再來做判斷。因此,藍白要說服民眾,就應努力向各界解釋法案內容,將條文一字一句對外交代清楚,且和執政黨進行理性討論,這樣才符合程序正義,而非在表決前的最後一刻才臨時搬出沒人看過的修正動議,即便在議事規則上站得住腳,卻有失道理。
近幾週來,國會改革法案的審查過程紛紛擾擾、爭議不斷,各方支持者都糾結在細節之上互相攻訐。例如在立法院院會中「舉手表決」,在議事規則上,事實上舉手表決亦是合法的方式之一,只是在執行過程中,清點人數造成疏漏,造成票數有誤,又留下另一個相罵本。
又如,17日當天究竟有沒有要處理花東法案?也有兩造說法,藍營稱立法院長韓國瑜裁示花東案等新任交通部長再協商,所以當天不會處理,批綠營是在帶風向,但事實上這個說法並沒有記錄在朝野協商的會後結論中,豈不是口說無憑。
各政黨及其支持者都抓了細節爭議進行攻防,但追根究柢,立法委員的修法過程就是應該遵照程序正義,一切開誠布公,好好仔細討論審查,才能服眾。
立法院的運作應以委員會為主體,修法立法的過程包括委員會審查、朝野協商、院會表決等層層關卡,若要完善修法且讓民眾監督國會,就應該在法案送到委員會時好好討論、逐條審查。然而,現在國人只看到委員會草率結束、條文保留送協商、最後冒出修正動議、藍白又用人數優勢強推過關,此等修法品質令人憂心。
對於新法修正,現有百位法律學者連署發出聲明,要求將國會五法退回委員會充分討論,讓各界充分參與、討論之後,再做周延而完整的立法,對於法案三讀,也盼行政院和總統行使覆議權,退回立院重審。
越來越高漲的民怨興起,立法院外的抗議群眾高舉各式各樣的創意標語,包括「我藐視國會」「沒有討論、不是民主」「退回重審」等等,再現大型社運場面。立法委員既然是由民意所選出的,怎可罔顧民意的怒吼?
這一屆的新國會才剛開始起步,未來還有4年,類似爭端恐會一再發生。儘管少數服從多數是民主之原則,但缺乏程序正義、以人數優勢強渡關山,也非民主真諦。現在行政院既已表態提起覆議,國會必須正視程序正義,逐條審查修法條文,方不負選民所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