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日廠大不同!前台積電研發處長:儒家文化適合半導體製造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與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設廠進度形成鮮明對比,曾擔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的楊光磊表示,東亞的「儒家文化」賦予亞洲晶片製造商優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積電日本熊本廠與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設廠進度形成鮮明對比,曾擔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的楊光磊表示,東亞的「儒家文化」賦予亞洲晶片製造商優勢。(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

台積電近年擴張海外版圖,然而在日本熊本縣菊陽町設廠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的進度卻大大不同,在各國都力爭打造自主半導體供應鏈的當下,曾擔任台積電研發處處長的楊光磊表示,東亞的「儒家文化」賦予亞洲晶片製造商優勢,最適合半導體製造業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楊光磊在接受日經採訪時表示,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以及紀律嚴明的工作文化,是亞洲生產先進半導體廠商的2大優勢,且這種優勢不應被視作理所當然。

楊光磊指出,製造晶片困難之處在於複雜的流程與步驟,每一步皆必須高度精確,「這些事情不適合出現太多爭論」,需要一群高度精密和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且能夠嚴格遵守規矩和標準作業程序,才能做出好的晶片。

楊光磊認為,東亞的「儒家文化」非常適合晶片製造,包括台灣、韓國、日本都有這種適合發展半導體製造的工作文化,願意遵守命令、願意配合加班。相較之下,西方的工作文化鼓勵創意創新和獨立思考,美國若想要重建半導體產業的優勢,需要重新塑造自身工作文化,或是接受有專業技術的海外移民。

報導指出,「儒家文化」特徵在於尊重資深前輩、重視傳統、注重社會和諧與集體主義。而除了工作文化外,美國科技勞工對於半導體產業興趣缺缺,也是因為美國還有其他高新科技工作能夠選擇。

楊光磊表示,中國也面臨類似問題,許多頂尖大學畢業生不願加入半導體產業,寧願選擇金融業或網路產業,且中國年輕人流動率高,往往還沒接受紮實訓練就轉職,導致根基不穩。

近期許多外媒都在討論工作文化差異導致員工適應程度不同的現象,東京大學教授竹內健日前曾透露,包括他實驗室的學生在內,有許多東京大學優秀的學生都去了台積電,認為「凡是對自己有自信的優秀學生,都會想要從事最先進的技術」。與此同時,美國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報告則指出,美國超過一半的半導體和電子業員工有意在3~6個月內離職,兩地人才面對半導體產業的態度確實形成鮮明對比。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