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受到梅雨季「第3波鋒面」影響,全台降雨明顯比過去幾週還多,但各地降雨間隔長、雨量不如預期的多,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西南季風缺乏」和「太平洋高壓太強」是主因,預估週日至下週四(5/26至5/30),「梅雨的大環境」建立,降雨將會更強、更廣。
賈新興指出,本週這波梅雨「弱弱的」,昨(21)日這波鋒面雖然南下,並在台灣上空滯留徘徊,但由於缺少「西南季風」,加上「太平洋高壓太強」,導致雨勢不如預期多。
氣象署則解釋,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造成陸地的增溫速度比海洋快,形成陸地熱、海洋涼的對比,陸地上方形成低壓區,亞洲大陸上則有溫暖的大陸低壓帶,風會由較涼的海洋吹向較熱的陸地,其中一支由南半球的南印度洋跨越赤道形成跨赤道流,受科氏力影響後轉為「西南季風」,這股西南季風可將潮濕的海洋空氣帶入亞洲內陸地區,產生連綿的降水,有時候甚至豪雨成災,也是台灣梅雨季雨量暴增的主因。
針對何時才是「梅雨大環境建立的時間?」賈新興說明,目前預測為26日到30日,雖然西南季風起來了,但「太平洋高壓似乎仍有退過頭」的趨勢,下週二中午前後,將有另一波鋒面影響台灣,強度、結構比本週強,但影響時間約只有一天。
除了梅雨環境需關注外,週五晚上,菲律賓東方外海「熱帶性低氣壓」的生成機率有70%至80%,下週二發展為颱風的機率約30%至40%,因此颱風「艾維尼」的生成機率偏低,主要原因是台灣附近下週有鋒面,兩個大低壓帶會導致「垂直風切」增強,颱風就不易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署則解釋,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造成陸地的增溫速度比海洋快,形成陸地熱、海洋涼的對比,陸地上方形成低壓區,亞洲大陸上則有溫暖的大陸低壓帶,風會由較涼的海洋吹向較熱的陸地,其中一支由南半球的南印度洋跨越赤道形成跨赤道流,受科氏力影響後轉為「西南季風」,這股西南季風可將潮濕的海洋空氣帶入亞洲內陸地區,產生連綿的降水,有時候甚至豪雨成災,也是台灣梅雨季雨量暴增的主因。
針對何時才是「梅雨大環境建立的時間?」賈新興說明,目前預測為26日到30日,雖然西南季風起來了,但「太平洋高壓似乎仍有退過頭」的趨勢,下週二中午前後,將有另一波鋒面影響台灣,強度、結構比本週強,但影響時間約只有一天。
除了梅雨環境需關注外,週五晚上,菲律賓東方外海「熱帶性低氣壓」的生成機率有70%至80%,下週二發展為颱風的機率約30%至40%,因此颱風「艾維尼」的生成機率偏低,主要原因是台灣附近下週有鋒面,兩個大低壓帶會導致「垂直風切」增強,颱風就不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