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昨(20)日發表就職演說,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展現了守護台灣的決心。對此,十分熟悉台灣政局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在個人臉書發文解讀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認為予人「比預期更加強硬」的印象,但延續蔡英文路線的大框架沒有改變,而對中國來說,賴清德的演說肯定讓人「極為不快」,但小笠原欣幸預期北京不會採取極端行動,只會以一貫方式施壓。
小笠原欣幸分析賴清德就職演說與蔡英文的不同,指出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使用了「兩岸」、「對岸」等較溫和的詞彙,避開「中國」一詞,而賴清德則全程使用中國,也沒有觸及所謂的「92共識」,賴清德所說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則是延續了李登輝前總統的「兩國論」,這一思路曾引發中國強烈反彈。
小笠原欣幸進一步說明,可能有人會認為沒必要在就職演說中提及「互不隸屬」,但是類似說法蔡英文在2021年的國慶演說中就有提到,且根據台灣最新民調,確實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兩岸是不同國家,賴清德的說法反映了台灣民意對現狀的認知。
雖然給人較強硬的印象,但小笠原欣幸指出,賴清德在演說中未提及制憲、就台灣前途舉行公投等說法,也明確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延續了台灣現狀已經獨立、無需再宣布獨立的邏輯,大體上延續了蔡英文的路線。
然而,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呼籲中國本著「對等原則」對話的說法並無新意,小笠原欣幸表示北京與賴清德的立場完全沒有交集,兩岸要重啟對話的可能性不大。小笠原欣幸指出,或許賴清德與幕僚考慮到即使對中國釋出善意,也不會改變習近平推動統一的強硬態度,不如更側重於強調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展現出台灣正在尋求對話的姿態。
小笠原欣幸認為,對中國而言,賴清德的演說內容無疑令人極為不快,但是北京應該不會採取極端行動,因為原本就對賴清德未抱期待,中國的反應可能會維持一貫方式批評並施壓。中國應該會認識到,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格局對他們有利,北京可能會設法利用這點來動搖和逼迫賴政府。
小笠原欣幸也指出,雖然兩岸關係是外界關注焦點,但整體來看,賴清德的演說側重於內政議題,應該是意識到年輕選票流向民眾黨,透過聚焦在經濟議題,也能緩和在野黨的反對。
而小笠原欣幸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訪問時也提到,親日派的賴清德與自民黨成員關係密切,賴政府上台對日本來說是積極的,能夠擴大民間交流,加強相互的信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笠原欣幸進一步說明,可能有人會認為沒必要在就職演說中提及「互不隸屬」,但是類似說法蔡英文在2021年的國慶演說中就有提到,且根據台灣最新民調,確實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兩岸是不同國家,賴清德的說法反映了台灣民意對現狀的認知。
雖然給人較強硬的印象,但小笠原欣幸指出,賴清德在演說中未提及制憲、就台灣前途舉行公投等說法,也明確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延續了台灣現狀已經獨立、無需再宣布獨立的邏輯,大體上延續了蔡英文的路線。
然而,賴清德在兩岸關係上,呼籲中國本著「對等原則」對話的說法並無新意,小笠原欣幸表示北京與賴清德的立場完全沒有交集,兩岸要重啟對話的可能性不大。小笠原欣幸指出,或許賴清德與幕僚考慮到即使對中國釋出善意,也不會改變習近平推動統一的強硬態度,不如更側重於強調穩定性和可預測性,展現出台灣正在尋求對話的姿態。
小笠原欣幸認為,對中國而言,賴清德的演說內容無疑令人極為不快,但是北京應該不會採取極端行動,因為原本就對賴清德未抱期待,中國的反應可能會維持一貫方式批評並施壓。中國應該會認識到,立法院朝小野大的格局對他們有利,北京可能會設法利用這點來動搖和逼迫賴政府。
小笠原欣幸也指出,雖然兩岸關係是外界關注焦點,但整體來看,賴清德的演說側重於內政議題,應該是意識到年輕選票流向民眾黨,透過聚焦在經濟議題,也能緩和在野黨的反對。
而小笠原欣幸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訪問時也提到,親日派的賴清德與自民黨成員關係密切,賴政府上台對日本來說是積極的,能夠擴大民間交流,加強相互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