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社群平台包含抖音、小紅書等,近幾年在台灣年輕族群中迅速流行,讓大陸的飲食文化特色也間接傳來台灣,一名網友發現中國大陸的一樣小吃「肉夾饃」,在台灣愈開愈多家,甚至五月天到山西開演唱會時,阿信也直接在現場大嗑起肉夾饃,足見台灣人對於肉夾饃已有一定的認識。然而,肉夾饃的在台灣人心中評價卻兩極化,有的人認為它普通,有的人則認為它不及另一種中國小吃「煎餅果子」好吃,也有人認為它與台灣刈包很像,但是台灣刈包好吃很多。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他曾在上海品嚐過肉夾饃,1個價格約13元人民幣(約60元新台幣),品嘗後的感受,覺得肉夾饃吃起來普通,「不難吃但也稱不上好吃」,美味程度可能也不及同樣來自中國大陸的煎餅果子,意外的是,近年台灣肉夾饃店卻愈開愈多間,讓他感到不解。
肉夾饃風評兩極 網友:寧願吃刈包
貼文曝光,網友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硬到哭」、「超難吃,那個皮跟木屑一樣,又粗又刮嘴」、「低配版沙威瑪」,也有少數網友覺得不錯,表示「便宜的話會想試,很像燒餅夾肉吧」、「神好吃」、「我覺得好吃,但太貴了價格不太親民」、「 很好吃啊,跟刈包哪裡一樣?」、「笑死,應該不是肉夾饃難吃 而是吃到難吃的肉夾饃」。
另外,有不少網友點出,覺得肉夾饃類似台灣刈包,但美味程度卻大輸,紛紛提到「就烤的刈包」、「吃過不難吃,也不好吃,寧願吃掛包(刈包)」、「刈包好吃很多」、「台灣做的沒幾家好吃,而且都跟陝西的差很多,食材也都很爛,台灣還是認命吃刈包就好。」
肉夾饃發源自陝西 被稱「中國漢堡」
肉夾饃其實是一種發源自中國陝西的小吃,外層的「饃」,通常被稱為白吉餅或白吉饃,外觀與燒餅類似,但因為長時間揉麵讓麵糰較硬,烤好後就會有種酥鬆又扎實的獨特口感。而內層則通常是紅燒肉,也有不少人會再加入青椒,因此與「刈包」被稱為台式漢堡一樣,肉夾饃也常被稱為「中國漢堡」。
記者夜市體驗不佳 美食部落客力推內湖這家
《NOWnews》記者也曾經在饒河夜市看過所謂的「肉夾饃」,因非常好奇購買一份來嚐鮮,結果一份70元非常小顆以外,外皮的酥脆完全不搭內裡的的肉,完全是兩樣東西硬要合在一起的感覺,與其說要吃肉夾饃,記者本身認為「台灣刈包」還真的好吃許多,也相對便宜且有飽足感。
而美食旅遊部落客「小虎食夢網」則推薦台北內湖的排隊名店「劉老太老潼關肉夾饃」,他力讚該店家做出的肉夾饃外餅是「皮有層次,內有嚼勁」且有麵香,而內餡不乾不柴,跟他在中國吃過的幾家肉夾膜完全兩回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肉夾饃風評兩極 網友:寧願吃刈包
貼文曝光,網友評價好壞參半,有人覺得「硬到哭」、「超難吃,那個皮跟木屑一樣,又粗又刮嘴」、「低配版沙威瑪」,也有少數網友覺得不錯,表示「便宜的話會想試,很像燒餅夾肉吧」、「神好吃」、「我覺得好吃,但太貴了價格不太親民」、「 很好吃啊,跟刈包哪裡一樣?」、「笑死,應該不是肉夾饃難吃 而是吃到難吃的肉夾饃」。
另外,有不少網友點出,覺得肉夾饃類似台灣刈包,但美味程度卻大輸,紛紛提到「就烤的刈包」、「吃過不難吃,也不好吃,寧願吃掛包(刈包)」、「刈包好吃很多」、「台灣做的沒幾家好吃,而且都跟陝西的差很多,食材也都很爛,台灣還是認命吃刈包就好。」
肉夾饃發源自陝西 被稱「中國漢堡」
肉夾饃其實是一種發源自中國陝西的小吃,外層的「饃」,通常被稱為白吉餅或白吉饃,外觀與燒餅類似,但因為長時間揉麵讓麵糰較硬,烤好後就會有種酥鬆又扎實的獨特口感。而內層則通常是紅燒肉,也有不少人會再加入青椒,因此與「刈包」被稱為台式漢堡一樣,肉夾饃也常被稱為「中國漢堡」。
記者夜市體驗不佳 美食部落客力推內湖這家
《NOWnews》記者也曾經在饒河夜市看過所謂的「肉夾饃」,因非常好奇購買一份來嚐鮮,結果一份70元非常小顆以外,外皮的酥脆完全不搭內裡的的肉,完全是兩樣東西硬要合在一起的感覺,與其說要吃肉夾饃,記者本身認為「台灣刈包」還真的好吃許多,也相對便宜且有飽足感。
而美食旅遊部落客「小虎食夢網」則推薦台北內湖的排隊名店「劉老太老潼關肉夾饃」,他力讚該店家做出的肉夾饃外餅是「皮有層次,內有嚼勁」且有麵香,而內餡不乾不柴,跟他在中國吃過的幾家肉夾膜完全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