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已進入5月梅雨季,回顧今(2024)年1月至4月,台灣附近並沒有任何一顆颱風生成,也是自1951年後第14次,氣象專家、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2000年後1至4月颱風較少的次數越來越多,不過科學上暫時沒有相對應的資料說明原因,較需關注的反而是今年夏天「反聖嬰現象」的機率高,屆時颱風生成位置可能更靠近台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賈新興指出,歷史統計資料顯示,每年1月至4月,颱風「氣候平均生成數」為1.8個,而今年1月至4月沒有颱風生成,雖然不算太異常,過去也曾發生過13次,但自2000年之後,1月至4月沒有颱風的年份就有8年,這部分需要更長期的觀察才能判斷原因。

此外,從1951年開始,1月至4月最多颱風生成的年份為1965年,當時有6個颱風,近期則是2014和2015年,連2年1月至4月出現5個颱風,而這兩年剛好是「聖嬰年」,不過同為聖嬰年的2023,卻只有1個颱風生成。

▲今(2024)年1月至4月,台灣附近並沒有任何一顆颱風生成,也是自1951年後第14次。(圖/賈新興提供)
▲今(2024)年1月至4月,台灣附近並沒有任何一顆颱風生成,也是自1951年後第14次。(圖/賈新興提供)
賈新興說明,颱風生成需要西北太平洋有「夏季季風」的建立,而通常這樣的環境都是在梅雨季過後出現,因此梅雨季前本就不是颱風的好發期;而今年格外受到關注的,是「反聖嬰現象」在夏季發生的機率高達60%。

反聖嬰發生時,颱風生成的位置會比較靠近菲律賓海,因此颱風會有「比較靠近台灣、生命週期較短、強度較弱」的特性,此外,反聖嬰還會造成10月中旬開始,中國北部的「冷空氣較強」,導致台灣宜蘭、東北部地區的「異常降雨」變多,對今年頻繁發生地震的東部地區,將會是一大考驗。

▲圖中紅色的數字代表聖嬰年,可以發現聖嬰年的颱風生成位置都離台灣較遠;圖為每年6月至8月颱風平均生成位置。(圖/中央氣象局提供)
▲圖中「藍色的數字」代表「反聖嬰年」,可以發現反聖嬰年的颱風生成位置都離台灣較近;圖為每年6月至8月颱風平均生成位置。(圖/中央氣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