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只是國際珍奶日,還是430國際不打小孩日!1998年在美國倡導「宣揚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由來。人本教育基金會分享「父母感到困擾的幼兒行為Top5」問卷調查結果,爸媽連吃飯、睡覺都心累;2024年主題為「保護小孩人人有責」,同時聚焦於幼兒(未滿6歲)的家長教養處境。呼籲「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 你都不需要打」推動反體罰與支持正向教養。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由來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起源於1998年美國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倡導,希望宣揚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在香港被稱作「無巴掌日」,英語系部分國家會用No Hitting Day、或是NoSmacking Day稱之;台灣則在2006年呼應此運動。由長期推動反體罰的人本教育基金會以「打造愛的家 我不打小孩」為號召。本運動之核心精神為「邀請你試試看, 不要打小孩,至少在這一天不要打,也許你會發現,將來的每一天, 你都不需要打。」從學校到家庭乃至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根絕暴力是兒童基本福祉。
📌父母感到困擾的幼兒行為Top5!爸媽連吃飯、睡覺都心累
未滿6歲的幼兒還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父母有許多教養困擾是必然的,為了解幼兒家長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透過「幼兒教養問卷」收集2006份調查結果,分享「父母感到困擾的幼兒行為Top 5」,從「吃得太少、太慢、偏食、不專心」、「遇到不順心的事會尖叫、哭鬧、丟東西、撞頭打頭…等」、至「已到睡覺時間還不肯睡」,爸媽都感到心累。
📌常見「用哪些方法處理幼兒行為狀況」!利益誘使只是短期效果
相較於以往,雖然現今父母對於不打小孩已有很大的共識,但仍缺乏較具教育意義的教養方法。常見「條件交換(例如:你現在先把飯吃完,等下給你看電視)」、「獎勵或集點制度」、「剝奪或取消權利(例如:不講故事、減少3C時間…)」,都是以實際利益去誘使孩子的行為狀況。但人本教育基金會也提醒:「這或許能有短期效果,但無法真正讓小孩對該學會的行為有所認知而願意努力去做」。
📌溝通總是沒效果!其實「情感和需求的接納」才是重點
衛福部2022年兒少保護個案統計資料也顯示,施虐者本身因素中,以「缺乏親職教育知識」最多(占42.3%)。多數家長知道幼兒語言能力尚不成熟,但無法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尤其遇到「說好,但又會再犯」、「一直說不要(或堅持他要的)」、「只顧玩自己的,沒在聽」等情況,都會讓父母感到溝通沒效果。
事實上,面對幼兒,語言能力不是溝通要件,情感和需求的接納才是,這也有助於幼兒跳脫自我中心;同時,此階段的親子互動模式更是奠定日後孩子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及思考發展的重要基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起源於1998年美國一個反體罰民間組織倡導,希望宣揚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在香港被稱作「無巴掌日」,英語系部分國家會用No Hitting Day、或是NoSmacking Day稱之;台灣則在2006年呼應此運動。由長期推動反體罰的人本教育基金會以「打造愛的家 我不打小孩」為號召。本運動之核心精神為「邀請你試試看,
📌父母感到困擾的幼兒行為Top5!爸媽連吃飯、睡覺都心累
未滿6歲的幼兒還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父母有許多教養困擾是必然的,為了解幼兒家長處境,人本教育基金會透過「幼兒教養問卷」收集2006份調查結果,分享「父母感到困擾的幼兒行為Top 5」,從「吃得太少、太慢、偏食、不專心」、「遇到不順心的事會尖叫、哭鬧、丟東西、撞頭打頭…等」、至「已到睡覺時間還不肯睡」,爸媽都感到心累。
📌常見「用哪些方法處理幼兒行為狀況」!利益誘使只是短期效果
相較於以往,雖然現今父母對於不打小孩已有很大的共識,但仍缺乏較具教育意義的教養方法。常見「條件交換(例如:你現在先把飯吃完,等下給你看電視)」、「獎勵或集點制度」、「剝奪或取消權利(例如:不講故事、減少3C時間…)」,都是以實際利益去誘使孩子的行為狀況。但人本教育基金會也提醒:「這或許能有短期效果,但無法真正讓小孩對該學會的行為有所認知而願意努力去做」。
📌溝通總是沒效果!其實「情感和需求的接納」才是重點
衛福部2022年兒少保護個案統計資料也顯示,施虐者本身因素中,以「缺乏親職教育知識」最多(占42.3%)。多數家長知道幼兒語言能力尚不成熟,但無法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尤其遇到「說好,但又會再犯」、「一直說不要(或堅持他要的)」、「只顧玩自己的,沒在聽」等情況,都會讓父母感到溝通沒效果。
事實上,面對幼兒,語言能力不是溝通要件,情感和需求的接納才是,這也有助於幼兒跳脫自我中心;同時,此階段的親子互動模式更是奠定日後孩子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及思考發展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