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產能遠大於中國國內需求,且仍以瘋狂速度擴張,使得低價車傾銷海外,大打低價戰,全球車商緊張。日媒提到,預估明年將有近2000萬輛過剩產能,衝擊全球主要車商。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汽車產業產能利用率通常在80%左右,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利用率僅50%,由於產能過剩,一些新興電動車製造商已經破產。
韓國市場調查機構SNE Research的數據指出,去年全球前10大電池製造商,中國就佔了6名,約有80%的正極材料是在中國生產,與此同時,電池占了電動車約30%至40%的製造成本,中國製電池均價更只有歐美的80%,其他如鋼材的多項材料也能低成本採購,因中國政府提供車商在研發和建廠時的補貼相當優渥。
由中國工信部的所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國內有超過50家企業在製造新能源車。中媒更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上看3600萬輛,而銷量預估僅1700萬輛,因而出現近2000萬輛的過剩產能。
全球知名財務管理與諮詢公司AlixPartners向華爾街日報指出,去年約有123家汽車公司在中國銷售電動車。但只有四家電動車製造商在中國的銷量超過40萬輛,分別是比亞迪、廣汽埃安(Aion)、五菱汽車和特斯拉,有三家是中國製造商。
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則提到,中國汽車製造商從政府端獲得巨大補助推動,光是比亞迪於2022年就從政府獲得了超過22億美元(約台幣710億元)的補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國市場調查機構SNE Research的數據指出,去年全球前10大電池製造商,中國就佔了6名,約有80%的正極材料是在中國生產,與此同時,電池占了電動車約30%至40%的製造成本,中國製電池均價更只有歐美的80%,其他如鋼材的多項材料也能低成本採購,因中國政府提供車商在研發和建廠時的補貼相當優渥。
由中國工信部的所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國內有超過50家企業在製造新能源車。中媒更預測,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能上看3600萬輛,而銷量預估僅1700萬輛,因而出現近2000萬輛的過剩產能。
全球知名財務管理與諮詢公司AlixPartners向華爾街日報指出,去年約有123家汽車公司在中國銷售電動車。但只有四家電動車製造商在中國的銷量超過40萬輛,分別是比亞迪、廣汽埃安(Aion)、五菱汽車和特斯拉,有三家是中國製造商。
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則提到,中國汽車製造商從政府端獲得巨大補助推動,光是比亞迪於2022年就從政府獲得了超過22億美元(約台幣710億元)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