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921後,0403花蓮7.2地震成為近25年來最強震,不斷餘震更搞的人心惶惶,紛紛尋求能提早得知地震消息的管道,2023年上路且廣受好評的「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目前擁有破10萬使用者,而在這套系統背後,竟然是一群平均年齡未滿20歲的學生團隊做運營,《NOWnews》也專訪「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的兩位創始元老,談談團隊的心路歷程,以及地震災防預警現階段的困境。
APP僅1年破10萬下載 團隊元老竟是高中生
2018年2月,目前就讀桃園復旦高中三年級的林睿只是小六學生,當時人在宜蘭出遊的他,卻恰巧碰上因米崙斷層錯動引起的「0206花蓮6.4強震」,除了自己感受明顯搖晃外,看著新聞不斷播報統帥飯店、白金雙星大樓等建築物傾斜倒塌、人員受困喪生,「我萌生了有沒有哪一天,其實地震發生到地震波傳到家裡的這幾10秒,應該能更有效運用的想法」,成為「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發展的契機。
本身就對地球科學相當有興趣的林睿,在0206花蓮6.4強震後持續充實專業知識,並在2022年7月因緣際會認識比自己大2歲、擅長程式開發的郭宸毓;郭宸毓當時對2022年「0323規模6.7花蓮地震」印象深刻,因而投入對地震「即時震度」的研究,一拍即合的兩人便展開「自設地震儀」、「設立測站」、「開發APP」等工作,並在2023年正式啟用「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的APP系統。
一開始被以為在做玩具 想不到竟和氣象署簽約
最初只有2人的搭擋,隨著程式開發、數據整理、對外推廣等需求出現,林睿和郭宸毓不斷招募對電腦及科技有興趣及能力的同儕,並組成來自台灣北中南、日本、韓國、中國等15人以上的團隊,且團隊成員平均年齡未滿20歲。
有趣的是,林睿和郭宸毓最初在研發自創的地震預警系統時,身邊許多人誤以為兩人在「做玩具」,只是要看看能不能測到地震,想不到設計縝密的計畫突破重重難關,甚至在2022年底和中央氣象署牽線完成簽約,成為第一組地震測報中心「非公司組織」的合作對象,林睿也將這項成就,歸功於整個團隊每天花費數小時的努力,「真的沒想到能演變成這樣子。」
自學研發地震儀 800元買回家還能測建築耐震度
由於身分還是學生,林睿和團隊從初期就嘗試以最簡單的材料做出最精準的設備,主要負責地震儀製作的郭宸毓活用電機專長,將ESP32網路模塊,配合常見於穩定飛行器的「加速度型傳感器」等低成本材料,完成一個又一個體積不大,且融合「現地型」和「區域型」的「複合式地震預警」,目前已在全台136處設立地震站。
特別的是,這些地震站並非全由人工設置,很大一部分竟然是「民眾自己花錢買的」,團隊將地震儀定價為800元,若民眾有興趣購買,就會親自送到府安裝,「我覺得這就是互惠,你買地震儀可以在自家感測地震,而每個購買者的家就是我們的測站,每當有地震發生,這些測站數據就會回傳,並且變成大家手機裡的災防預警」,林睿更分享自製的地震儀可以在地震時測出「當地建築耐震度」。
用興趣支撐一切 DPIP團隊曝最大困境
雖然「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獲得空前成功,但光是做地震預警服務,實質上無法維持團隊設備開銷,兩人透露,「從初期到現在投入的錢,都是我們自己的壓歲錢」,團隊內部也曾多次為營利模式做激烈討論,就連APP最常見的植入廣告,郭宸毓也因為「災害真的來臨時會影響使用體驗」而駁回。
因此對年輕的DPIP團隊來說,肯定是相當渴求更多人的支持或與廠商合作,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團隊也不滿足於現狀,不斷針對系統作出修正,例如在去年花費4個月重寫伺服器,每天睡不到4小時,只為了應對更多用戶的湧入,支撐著他們的就只有「興趣」兩個字,而在這次403花蓮強震,「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運作堪稱完美,針對餘震也測報精準,可說完全不辜負團隊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年輕人,並期待他們的未來。
年紀輕輕真的很難得 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他們是明日之星
記者在結束和林睿及郭宸毓的專訪後,對於一位高三生和大二生的談吐感到萬分震驚,回想學生時代,就算對特定領域有興趣,大部分人也難以在同時期達到如此成就,當然身為學生能有許多探索自我、享受生活的本錢,不過能下定決心實踐自我目標的態度實在值得學習。
當初和林睿及郭宸毓接洽,並完成簽約的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告訴記者,「我覺得他們是明日之星耶,那天他們在台上做簡報,準備的資料和對未來的規劃,當下難以想像出自於高中生的頭腦,氣象署也一直對民間公司甚至個人的合作採開放態度」,吳健富更直言「台灣雖然是地震好發地,但國內地震產業市場真的很小,如果有這麼年輕的新血投入,甚至早早就取得這樣的成就,要怎麼不期待他的未來呢?」
🟡林睿小檔案
📍「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創辦人之一
📍學校:桃園復旦高中三年級
🟡特殊事蹟:
📍2022年團隊自製地震預警程式與氣象署簽約
📍63屆全國科展大會第二名
📍63屆全國科展聯發科特優
📍63屆桃園市科展第一名
📍全國海洋大數據競賽特優
📍全國地球系統科學專題競賽第一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年2月,目前就讀桃園復旦高中三年級的林睿只是小六學生,當時人在宜蘭出遊的他,卻恰巧碰上因米崙斷層錯動引起的「0206花蓮6.4強震」,除了自己感受明顯搖晃外,看著新聞不斷播報統帥飯店、白金雙星大樓等建築物傾斜倒塌、人員受困喪生,「我萌生了有沒有哪一天,其實地震發生到地震波傳到家裡的這幾10秒,應該能更有效運用的想法」,成為「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發展的契機。
本身就對地球科學相當有興趣的林睿,在0206花蓮6.4強震後持續充實專業知識,並在2022年7月因緣際會認識比自己大2歲、擅長程式開發的郭宸毓;郭宸毓當時對2022年「0323規模6.7花蓮地震」印象深刻,因而投入對地震「即時震度」的研究,一拍即合的兩人便展開「自設地震儀」、「設立測站」、「開發APP」等工作,並在2023年正式啟用「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的APP系統。
一開始被以為在做玩具 想不到竟和氣象署簽約
最初只有2人的搭擋,隨著程式開發、數據整理、對外推廣等需求出現,林睿和郭宸毓不斷招募對電腦及科技有興趣及能力的同儕,並組成來自台灣北中南、日本、韓國、中國等15人以上的團隊,且團隊成員平均年齡未滿20歲。
有趣的是,林睿和郭宸毓最初在研發自創的地震預警系統時,身邊許多人誤以為兩人在「做玩具」,只是要看看能不能測到地震,想不到設計縝密的計畫突破重重難關,甚至在2022年底和中央氣象署牽線完成簽約,成為第一組地震測報中心「非公司組織」的合作對象,林睿也將這項成就,歸功於整個團隊每天花費數小時的努力,「真的沒想到能演變成這樣子。」
自學研發地震儀 800元買回家還能測建築耐震度
由於身分還是學生,林睿和團隊從初期就嘗試以最簡單的材料做出最精準的設備,主要負責地震儀製作的郭宸毓活用電機專長,將ESP32網路模塊,配合常見於穩定飛行器的「加速度型傳感器」等低成本材料,完成一個又一個體積不大,且融合「現地型」和「區域型」的「複合式地震預警」,目前已在全台136處設立地震站。
特別的是,這些地震站並非全由人工設置,很大一部分竟然是「民眾自己花錢買的」,團隊將地震儀定價為800元,若民眾有興趣購買,就會親自送到府安裝,「我覺得這就是互惠,你買地震儀可以在自家感測地震,而每個購買者的家就是我們的測站,每當有地震發生,這些測站數據就會回傳,並且變成大家手機裡的災防預警」,林睿更分享自製的地震儀可以在地震時測出「當地建築耐震度」。
用興趣支撐一切 DPIP團隊曝最大困境
雖然「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獲得空前成功,但光是做地震預警服務,實質上無法維持團隊設備開銷,兩人透露,「從初期到現在投入的錢,都是我們自己的壓歲錢」,團隊內部也曾多次為營利模式做激烈討論,就連APP最常見的植入廣告,郭宸毓也因為「災害真的來臨時會影響使用體驗」而駁回。
因此對年輕的DPIP團隊來說,肯定是相當渴求更多人的支持或與廠商合作,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團隊也不滿足於現狀,不斷針對系統作出修正,例如在去年花費4個月重寫伺服器,每天睡不到4小時,只為了應對更多用戶的湧入,支撐著他們的就只有「興趣」兩個字,而在這次403花蓮強震,「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運作堪稱完美,針對餘震也測報精準,可說完全不辜負團隊的努力,讓更多人看見這群年輕人,並期待他們的未來。
年紀輕輕真的很難得 氣象署地震中心主任吳健富:他們是明日之星
記者在結束和林睿及郭宸毓的專訪後,對於一位高三生和大二生的談吐感到萬分震驚,回想學生時代,就算對特定領域有興趣,大部分人也難以在同時期達到如此成就,當然身為學生能有許多探索自我、享受生活的本錢,不過能下定決心實踐自我目標的態度實在值得學習。
當初和林睿及郭宸毓接洽,並完成簽約的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也告訴記者,「我覺得他們是明日之星耶,那天他們在台上做簡報,準備的資料和對未來的規劃,當下難以想像出自於高中生的頭腦,氣象署也一直對民間公司甚至個人的合作採開放態度」,吳健富更直言「台灣雖然是地震好發地,但國內地震產業市場真的很小,如果有這麼年輕的新血投入,甚至早早就取得這樣的成就,要怎麼不期待他的未來呢?」
🟡林睿小檔案
📍「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創辦人之一
📍學校:桃園復旦高中三年級
🟡特殊事蹟:
📍2022年團隊自製地震預警程式與氣象署簽約
📍63屆全國科展大會第二名
📍63屆全國科展聯發科特優
📍63屆桃園市科展第一名
📍全國海洋大數據競賽特優
📍全國地球系統科學專題競賽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