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近期股價遭受打擊,除了裁員10%,還面臨來自中國新興電動車的激烈競爭。有外媒專欄作家分析,特斯拉的例子揭露中國對外商的「養套殺」模式,從一開始的市場誘惑,到中企的合資、收購、商業竊密,最終將外商擠出中國市場。
美國時事專欄作家史密斯(Noah Smith)17日撰文指,自去年7月以來,特斯拉市值已損失約4000億美元,跌幅超過40%,雖然沒有人可以準確斷定1間公司股票的漲跌原因,但他認為是現在人們購買的特斯拉數量減少,以及市場對它未來收入成長的預期不佳,特斯拉的未來籠罩著巨大的陰影,即來自中國企業的競爭。
史密斯分析,近年中國一直在大幅提高電動車產量,雖然過程中特斯拉同樣也受惠,得以在中國大量生產,但發展最快的其實是中國自己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去年在電動車銷量方面短暫就超越了特斯拉,而且還有其他公司也加入了這場競爭,包括手機製造商小米,最近也開始投入生產價格實惠、時尚、高性能的電動車。特斯拉開始面臨被擠出中國市場的危機,還在歐洲、中東、東南亞和其他地區,也必須與中國品牌進行激烈競爭。
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公司生產的電動車,特色之一是價格低廉,特斯拉一度打算生產一款售價約2萬5000美元的平價電動車因應,但馬斯克最近否決了該計劃,轉而專注於發展無人駕駛計程車。
史密斯歸納出跨國企業和中國之間的「可預測周期」,提醒美國和盟友,應採取措施防止中國的「養套殺陷阱」,依序是:跨國公司出於廉價生產、巨大市場等誘惑而赴中國設廠;中國透過合資、收購、間諜活動等方式,盜用跨國公司的技術;遭盜用的技術被中國本地公司掌控;中國企業將跨國公司擠出中國市場;中企走出中國,並在全球其他市場也超越了跨國公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史密斯分析,近年中國一直在大幅提高電動車產量,雖然過程中特斯拉同樣也受惠,得以在中國大量生產,但發展最快的其實是中國自己的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去年在電動車銷量方面短暫就超越了特斯拉,而且還有其他公司也加入了這場競爭,包括手機製造商小米,最近也開始投入生產價格實惠、時尚、高性能的電動車。特斯拉開始面臨被擠出中國市場的危機,還在歐洲、中東、東南亞和其他地區,也必須與中國品牌進行激烈競爭。
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公司生產的電動車,特色之一是價格低廉,特斯拉一度打算生產一款售價約2萬5000美元的平價電動車因應,但馬斯克最近否決了該計劃,轉而專注於發展無人駕駛計程車。
史密斯歸納出跨國企業和中國之間的「可預測周期」,提醒美國和盟友,應採取措施防止中國的「養套殺陷阱」,依序是:跨國公司出於廉價生產、巨大市場等誘惑而赴中國設廠;中國透過合資、收購、間諜活動等方式,盜用跨國公司的技術;遭盜用的技術被中國本地公司掌控;中國企業將跨國公司擠出中國市場;中企走出中國,並在全球其他市場也超越了跨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