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爐是外食族覆熱食物的好幫手,超商買的鮮食便當,整盒丟進微波爐裡加熱,不到3分鐘就能享用熱騰騰的美食。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17)卻示警,指出就算使用合法的PP、PE容器,微波過程中仍可能會釋放12億奈米塑膠微粒,對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今在臉書發文,揭露2023年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的研究發現,相比冷藏或室溫儲存塑膠容器,那些在合格可微波加熱塑料容器,也會在微波爐中釋放大量的微塑微粒,而這些塑膠微粒,也對於細胞活性,有具體破壞性影響。

他指出,早在2020年《自然·食品》(Nature Food)也有相關研究,發現沖泡嬰兒配方奶粉時,塑料奶瓶的內壁,會因加熱和液體的晃動,剝脫數百萬個微塑料顆粒。最終,這些碎片會混合在奶液中,流入嬰兒的體內。

▲有對新加坡夫妻,過去為了洗奶瓶發生爭執,男方後續更情緒失控出手打妻子。(圖/翻攝Pexels)
▲研究顯示,塑料奶瓶的內壁,會因加熱和液體的晃動,剝脫數百萬個微塑料顆粒。(示意圖/取自Pexels)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合格可用於微波容器的塑膠材質為聚丙烯(縮寫為PP)、聚乙烯(縮寫為PE),PP塑料常見外賣包裝盒,因其耐高溫特性,通常被認為是微波爐安全的。而PE塑料則常用於保鮮膜,不建議接觸油性食物或在高溫下使用,以避免化學物質的釋放。

黃軒指出,PP、PE的確是可以在微波爐中使用的,「只不過,塑膠微粒並不在這些評價標準中」。實驗結果顯示,微波爐中使用的容器溫度越高,會導致更多的塑膠顆粒進入食物,相比存放在冰箱中,研究人員發現微波爐中的聚丙烯容器,每平方公分釋放的微塑料數量多達420萬個,而更微小的納米塑膠顆粒,也可達到了12億個。

塑膠微粒對人體的傷害為何?

黃軒表示,研究小組將來自人類胚胎的腎細胞,浸泡在從嬰兒食品容器流出的、含有高濃度的塑膠顆粒和納米塑膠微粒混合液裡,兩天後,大約75%的腎細胞都死亡了。另也有研究發現,對於相對較大的塑膠顆粒,人體腎臟其實可以過濾掉大部分。

但奈米級塑膠微粒卻能穿過細胞膜,「甚至會用蛋白質包裹自己,隱匿地潛入免疫系統」。黃軒表示,奈米級塑膠微粒攜帶的化學物質,如雙酚 A(Bisphenol A)、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等,就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從而影響新陳代謝、性發育乃至生育能力。雖然塑膠微粒對人體健康影響研究仍不夠充分,但攝入塑膠微粒,可能會對健康造成潛在風險。

台灣海域塑膠微粒分布密度圖。(圖/黑潮海洋基金會提供)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曾公布台灣海域塑膠微粒調查結果,發現基隆和平島、嘉義八掌溪出海口及高雄後勁溪出海口3處最嚴重。(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如何選擇安全的食物容器?

黃軒建議可掌握以下5原則:

1. 材質:選擇無毒且不含塑化劑的材質,如食品級矽膠

2. 耐熱性:確認容器的耐熱溫度,避免在超過該溫度下使用

3. 標示完整:選購有完整標示的產品,包括材質名稱、耐熱溫度及使用注意事項

4. 避免物理損傷:避免使用有劃痕或破損的容器,以減少化學物質釋出的風險

5. 適用範圍:根據容器的材質選擇適合盛裝的食物類型,例如避免用於高油脂、高酸性食物

黃軒也提醒,為了確保健康與安全,建議在微波加熱前,將食物移到「玻璃或陶瓷容器」中,但也要確保容器沒有金屬邊條,以免在微波過程中引起火花、甚至起火。同時也要盡量減少加熱時間,防止塑料容器因過高溫度而熔化或釋放有害物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