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之前屢屢因為台灣面臨地緣政治關係、兩岸情勢緊張,再加上4月3日才發生大地震,產能過於集中在台灣,台積電將面臨分散風險的更大壓力,恰巧8日台積電又宣布加碼美國廠,且涉及2奈米及以下先進技術製程,外界憂心護國神山難道重心要移到海外嗎?不過有專家指出,台灣擁有的優勢,其他海外廠絕對比不上,尤其以剛經歷的大地震來看,台積電把危機化為轉機,即便這時候宣布美國廠加碼,但也正好展現「台灣獨強」的現況,反而像是打了強心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積電地震過後,復原率驚豔全世界,台積電也強調,維持長期財務目標的承諾,即營收以美元計的年複合成長率為15%至20%、毛利率達53%以上,且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25%。就連全球三大信評機構穆迪8日也發布評論,表示從經濟、保險和供應鏈的三個角度看此次天災,認為經濟影響很小,但供應鏈需要做到分散風險。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表示,台積電可以在地震後,以最短時間恢復正常營運與生產水準,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台積電超越法規的防震措施,台灣位處地震帶,難免會有大地震,921過後台灣科技大廠都針對廠房與機台提升防震,台積電也是,過去幾年累積了廠房與機台防震係數上的提升,使地震發生後,損害能降到最低。

第二是台灣供應鏈完整有群聚效應,台積電大聯盟也都知道地震發生後,包括材料、設備與維修服務都要第一時間到位。第三是台灣工程師有責任心、配合度高,都知道地震要立刻回到公司,協助恢復生產作業流程。

因此台積電在4月3日地震發生後僅10小時內,晶圓廠設備的復原率超過70%,新建的晶圓廠復原率更是超過80%,5日指出除了位於震幅較大地區的部分生產線,需要較長的時間調整校正以回復自動化生產外,台灣晶圓廠內的設備已大致復原,公司全年業績展望以美元計仍將維持1月法說會說法,全年營收預計成長低至中段二十位數(low-to-mid twenties)百分比。

劉佩真表示,雖然地震發生後,歐美紛紛質疑台積電的地理位置與風險,一旦產線停擺將對全世界造成重大衝擊與影響,但台積電反而將危機化為轉機,積極及時對外溝通修復狀況,充分展示唯有台灣可以在天災來臨時,做到那麼短時間恢復營運與產線。

因此,劉佩真認為,台積電宣布加碼美國3廠,外界憂心護國神山重心是否會外移,但以群聚效應來說,不論是成本考量、預防風險或是人才部分,台灣還是最好的發展基地與先進製程研發中心,因為相同的狀況,天災若是發生在海外廠,可能都無法那麼快速因應、短時間恢復原貌,因此說台積電會重心外移,短時間不太可能,因為台灣擁有的優勢是其他地方不可取代的,將持續展現根留台灣、深耕台灣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