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信義區的遠東百貨信義A13「寶林茶室」中毒案累計33例,除了2死外,昨傳出好消息,有3位病患已恢復意識,正評估換肝。這起中毒案因是台灣首例,目前真相仍待釐清,但多數病患都提到吃了炒粿條,讓民眾對粿條都出現疑慮。因擔心客家美食粄條也受影響,客委會今(8)日在臉書呼籲正名,粄條不是粿條,請民眾安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粿條、粄條與河粉都不一樣。(圖/翻攝無毒農-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 粉專)
▲粿條、粄條與河粉都不一樣。(圖/翻攝無毒農-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 粉專)
粄條、粿條、河粉的原料雖都是米,但因加了不同的澱粉,口感會有不同。根據粉專「無毒農-友善環境的安心水果」說法,粄條原料為「純米」,以米漿為主,幾乎百分之百使用米漿製成。吃起來的口感厚實軟嫩,顏色看起來很接近純白色,寬度較寬。粿條原料為「米+澱粉」(在米漿中加入澱粉)­,相較於粄條,口感更加Q彈、顏色呈半透明,比粄條再薄一些。

至於河粉,原料為「米+澱粉+玉米粉+蕃薯粉」,依比例混合,吃起來是三種粉條中最有嚼勁、顏色也是最透明的,寬度較細。

客委會在臉書說,粄條不是粿條,請大家告訴大家,用行動支持新鮮的客家美食,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要注意食物保存期限,不吃未存放在適當環境的食品,才能吃得安心。

更多「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