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3日早上發生規模7.2地震,是921地震後25年來規模最大,引起國際社會關注。由於這次地震造成的建築損傷和人員傷亡低於921地震,有外媒指出,這歸因於台灣多年來對建築抗震標準的重視。這也引起不少中國網友對中國建築抗震標準和品質的關心和討論,有專家認為,儘管中國抗震方面跟著全球規範,但在設計水準以及施工過程偷工減料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台灣3日發生規模7.2地震後,餘震不斷,也仍在搜救失蹤人口當中。不過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紐約時報》等國際媒體先後發文指出,這次地震相比1999年以南投縣為中心的921地震,造成的房屋損害和人員傷亡顯著降低。外媒報導還援引專家說法稱,一方面是因為本次地震本身破壞性較小;另一方面,是因為台灣政府自1999年地震後,加強建築的抗震標準的實施,為降低損害打下了良好基礎。

這起地震也引發中國網友對於中國建築抗震標準和房屋品質的討論和關心,還有人發出疑問指出「中國建築能做到嗎?」

曾在中國參與20多個建築設計的德國KSP建築設計事務所慕尼黑分部負責人艾希格(Christian Eichinger)向《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表示,中國多年來城市建設迅速發展,的確會引發對於建築品質的擔憂,「長期以來,中國建築市場就不是以品質為核心追求。這方面可能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但這個變化的過程還是太慢了。」

艾希格表示,他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更主要受投資動機的推動,和德國市場的邏輯似乎不一樣,「中國建築行業長期以來的主要目標是在修建大量的建築,而不是建築高品質的房屋,”他強調,這種傾向所導致的結果並非是最好品質的建築。

《第一財經日報》在2022年的一篇報導中指出,從2004年至2020年,建築業口徑統計,中國共竣工350億平方公尺的住宅。按中國14人口來計算,在這17年間,建設的住宅面積能夠提供平均每人25平方公尺的居住空間。

一名在美國紐約州某大學建築系從事結構抗震功能研究的華裔教授向《自由亞洲電台》表示,由於中國建設速度太快,品質很難保證,「這是很無奈的地方,中國發展太快,很多技術層面上的東西跟不上。」

該名不願具名的華裔教授透露,他曾在2000年代出頭參與過北京一棟綜合功能性大廈的設計,那次設計的交稿速度讓他至今記憶猶新,「就很複雜的一個結構,這樣一個建築在美國設計至少要3年,但當時我們在北京,5個月就出了8套圖紙。」他指出,這種速度會出現跟不上技術要求的地方,也很容易出現紕漏,並強調,如果設計出錯不會是明天就會塌,而是可能在十幾、二十年後,會出現問題。

該名教授表示,上中國在建築抗震方面的規定也在更新,大概每個幾年都會更新一次,「因為科技不斷發展,尤其中國在土木方面目前在全世界最領先的,抗震方面的技術也一直在進步。」

這名教授分析指出,中國規範雖與全球一致,但不代表設計水平一致,中國的工地太大,高水平的設計單位數量有限,水平較低的設計單位出來的圖紙就難以保證品質。他還以1999年的南投跟花蓮為例,「南投那地方的建築抗震設計水平未必趕得上花蓮,花蓮是地震多發的地方,他們的抗震設計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平,雖然這兩個地方遵循的標準是一樣的。」同樣道理,在中國北上廣這些地方,設計和建造的水平可能很高,但其他地方就可能趕不上。

除了設計方面的問題外,該名教授指出,中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的問題可能更為嚴重。另一名在中國從事房地產開發十多年的企業負責人向《自由亞洲電台》分析,「中國建築品質的監管本身存在很多潛規則,最重要的就是這種監管不是以品質為標準,而是以監管人自身的利益為標準。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利益輸送,無論你做得多麼標準,多麼到位,品檢單位是不會在你的工程上簽字的。」他同時暗示,如果工程品質有問題,只要送錢送到位,也可以通過。

該名企業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在中國建築行業非常普遍,使得中國建築品質的監控形同虛設,「所以建築品質取決於開發商對自己聲譽的重視程度,不取決於監管部門。因為監管部門只要收錢,他就可以給你開綠燈。」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建築品質出了問題,要追責一般都會抓開發商,但這是為了平息民怨,「而且抓人的目的也還是為了利益,把人抓起來就可以問你要錢。這些企業老闆再給政府負責人行賄,他就又沒事了。」但品檢部門的負責人卻不會受到懲罰,他也悲觀表示,在這樣的氛圍下,中國房屋建設品質難以保障;如果真的要按標準嚴格去查,這些年中國的建築沒有不存在問題的。

更多「0403花蓮大地震」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