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不只是連假、也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更是最容易犯睏的時節。中醫診所院長、中醫師康涵菁指出,清明的春睏其實是人體因應季節轉換而發生的調節反應,因為這段期間濕氣較旺盛,昏昏欲睡、頭暈或發脹都是常見的表現,這時食用一些祛除溼氣的藥膳,有助於改善季節轉換的不適感。
康涵菁解釋,清明時節雨水會較春分多,也有「百草回芽,百病引發」的說法,因為這段時間的天氣多變、忽冷忽熱,人體疲於應對外界的改變,抵抗能力也會隨之下降、更容易有疾病產生。
此外,康涵菁說,因為應對季節轉換,很容易出現昏昏欲睡、精神難集中、胃口變差、大便稀軟、小便偏黃、肌肉痠痛緊繃、四肢無力及消化不良的情況,尤其素來貧血或脾胃稟賦虛弱的人最容易發生春睏,而疲倦感也會因為春天濕氣旺盛而更嚴重,甚至因此出現腸胃問題或情緒低落。
康涵菁指出,在中醫的觀點中,脾胃具有令身體水液代謝維持在正常功能的作用,若無法正常代謝,會讓「濕氣」在體內累積,愛吃生冷食物如生魚片、瓜果類水果、喝冷飲、吃冰品,喜食煎炸、烤炸、難消化食物、愛喝酒或吃甜食,以及食無定時、食無定量,都會讓濕氣問題更嚴重。
因此,康涵菁建議,除了避免前述可能加重濕氣問題的食物之外,可以採用「祛濕食療」,常用食材包括茯苓、白朮、扁豆、赤小豆、薏米、芡實、蓮子等,煲湯或當作茶飲都是很好的選擇,也提供民眾2種吃法的食譜,幫助大家成功打敗體內濕氣、脫離春睏,但也別忘了多活動、增加血液循環。
📍祛濕解睏茶
材料:茯苓4錢、白朮4錢、黨參4錢、藿香3錢、蒼朮3錢、石菖蒲3錢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1500c.c.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30分鐘左右,過濾藥渣後即可放入瓶中帶出飲用。
功效: 茯苓、白朮健脾祛濕,黨參益氣健脾,藿香、蒼朮、石菖蒲芳香化濕,合
用可幫助體內祛除溼氣,緩解睏乏。
📍健脾祛濕排骨湯
材料:淮山藥(干品)20克,茯苓10克,芡實10克,排骨300克,高湯。
做法:淮山、茯苓、芡實10克,排骨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高湯煲開,然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少許鹽巴即可飲用。
功效: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康涵菁說,因為應對季節轉換,很容易出現昏昏欲睡、精神難集中、胃口變差、大便稀軟、小便偏黃、肌肉痠痛緊繃、四肢無力及消化不良的情況,尤其素來貧血或脾胃稟賦虛弱的人最容易發生春睏,而疲倦感也會因為春天濕氣旺盛而更嚴重,甚至因此出現腸胃問題或情緒低落。
康涵菁指出,在中醫的觀點中,脾胃具有令身體水液代謝維持在正常功能的作用,若無法正常代謝,會讓「濕氣」在體內累積,愛吃生冷食物如生魚片、瓜果類水果、喝冷飲、吃冰品,喜食煎炸、烤炸、難消化食物、愛喝酒或吃甜食,以及食無定時、食無定量,都會讓濕氣問題更嚴重。
因此,康涵菁建議,除了避免前述可能加重濕氣問題的食物之外,可以採用「祛濕食療」,常用食材包括茯苓、白朮、扁豆、赤小豆、薏米、芡實、蓮子等,煲湯或當作茶飲都是很好的選擇,也提供民眾2種吃法的食譜,幫助大家成功打敗體內濕氣、脫離春睏,但也別忘了多活動、增加血液循環。
📍祛濕解睏茶
材料:茯苓4錢、白朮4錢、黨參4錢、藿香3錢、蒼朮3錢、石菖蒲3錢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1500c.c.的水,以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30分鐘左右,過濾藥渣後即可放入瓶中帶出飲用。
功效: 茯苓、白朮健脾祛濕,黨參益氣健脾,藿香、蒼朮、石菖蒲芳香化濕,合
用可幫助體內祛除溼氣,緩解睏乏。
📍健脾祛濕排骨湯
材料:淮山藥(干品)20克,茯苓10克,芡實10克,排骨300克,高湯。
做法:淮山、茯苓、芡實10克,排骨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高湯煲開,然後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少許鹽巴即可飲用。
功效:適合脾胃差者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