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上午,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是1999年「921大地震」規模7.3後最強,不過氣象署今第一時間僅針對12縣市發布國家級警報,搖晃有感、且達發布標準的雙北卻不在發送範圍,事後氣象署指出,主因是地震發生前的「預警系統」低估了地震規模和震度,因此才未發布警報,對此氣象署長程家平接受《NOWnews》獨家採訪,除了和民眾致歉外,也針對地震國家警報的未來修改方向,和現階段遭遇的困境給予回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地震警報露發,氣象署指出,主要是原先針對地震預估的震度不到警報範圍,但實際地震比預期大,因而出現失誤。(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針對花蓮芮氏規模7.2地震警報漏發,氣象署指出,主要是原先針對地震預估的震度不到警報範圍,但實際地震比預期大,因而出現失誤。(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地震預估出現落差 未來警報發布應考量誤差值

依照現行制度,地震若同時符合「預估地震規模5.0以上」、「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就會透過災防告警系統(PWS)在民眾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而花蓮7.2強震當下,氣象署預估規模為6.8,震度則要看「地動加速度」大小,震度4級時,地動加速度為 25 gal 以上,而當時台北「預估」最大地動加速度約 23.8 gal、新北預估最大地動加速度約 22.5 gal,因為都沒有達標,所以未發出警報,和雙北最後實際發生的4級震度也有落差。

中央氣象署署長長程家平表示,電腦在地震當下,透過幾秒內的計算去預估規模、震度,以現在的技術來說一定會有誤差,而本次地震預估震度又剛好落在接近25 gal數值,氣象署未來會持續檢討,並規劃調整發布門檻「應該有容許誤差的彈性空間」,而非僅單一數值 25 gal ,藉此因應震度較大時,民眾都能收到國家級警報。

▲此次大地震卻有不少民眾表示未收到國家級警報通知。(圖/讀者提供)
▲地震若同時符合「預估地震規模5.0以上」、「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就會透過災防告警系統(PWS)於民眾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圖/讀者提供)
不只考量警報標準 地震預估也該更準確

除了放寬地震國家級警報的發送標準外,程家平也指出,持續讓「最開始的地震預估更準確」也是氣象署會精進的地方,目前針對地震的規模、震度預估都是透過「統計法」,仰賴早期的模式和經驗運算,而在未來,希望能嘗試利用AI人工智慧協助,不過目前還未有相關產品完成開發。

此外,還有一種名為「區域型地震」的預警方式,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分析歷史資料,並在有需要且符合成本的地點增設「地震測站」,嘗試讓地震震央離測站的平均距離拉近,並交互分析數據來降低誤差值。

程家平總結,氣象署很努力在加強地震速報的精確度和成效,讓地震預警時間能更長,不過速報無法用很多的測站做立即的數據估算,因此難免會有誤差,對門檻較高的災防告警系統(PWS)而言,就容易發生「預估差一點達標」到困境,氣象署針對花蓮7.2強震的警報事件,對民眾肯定是深感歉意,未來會優先針對「警報標準」和「增強預估準確度」兩個面向解決問題,期盼當大地震發生時,能有效爭取更多時間。

▲中央氣象署署長程家平。(圖/記者張志浩攝)
▲中央氣象署署長程家平指出,速報無法用很多的測站做立即的數據估算,因此難免會有誤差,氣象署會持續精進整套系統。(圖/記者張志浩攝)

更多「0403花蓮大地震」相關新聞。

下載「Nownews APP」有蛇必應!出遊狂歡享「Kkday」滿3,000折300!(限量300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