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有民眾在吃了炒粿條後出現嚴重腹瀉,而上吐下瀉的情況很容易會和「腸胃炎」混淆,兒科醫師歐淑娟就在臉書上發文提醒, 「腸胃炎」和「食物中毒」是截然不同的事情,食品中毒有明確的定義為「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食品中毒案件。」同時她也提醒,煮熟後的食物在室溫下不要放超過2小時,避免滋生細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腸胃炎」和「食物中毒」的差別

寶林食安風波喚醒民眾對於「食物中毒」注意,雖然確切的原因還在釐清當中,但有傳出可能是因為食物保存不當滋生細菌,造成了嚴重腹瀉,甚至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關於「拉肚子」這件事,歐淑娟醫師就提醒,很多人會把「腸胃炎」誤以為是「食物中毒」,但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情:

📍腸胃炎:通常是病毒(冬天多)或細菌造成(俗稱「吃壞肚子」),造成腸胃道一系列的症狀。

📍食物中毒:這次寶林的食物中毒案,出現了3要件,包含:群聚、食物交集、類似症狀。在食物中毒的定義裡,只要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1件食物中毒案件。

▲護理師譚敦慈透露「3個常見的炒菜壞習慣」,長期下來恐怕會大幅增加「肺癌」的罹患機率。(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為了避免腸胃炎或食物中毒的可能,醫師再次提醒,做菜前、吃飯前都要徹底洗淨雙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避免拉肚子,兒醫5件事提醒

為了避免禍從口入,歐淑娟醫師表示,天氣漸漸變熱,會加速食品酸敗腐壞,為了避免腸胃炎或食物中毒的可能,提出5點建議:

📍1 料理前、用餐前要徹底洗手。

📍2 為了確保食物的安全,食材買回家之後,需要冷藏的就快放進冰箱。

📍3 煮熟後的食物在室溫下不要放超過2小時,因細菌在4℃~60 ℃的溫度範圍內生長最快。

📍4 煮熟後的食物,如果預期無法吃完,應該盡快放到冰箱裡,不是放在室溫下等它退熱再放進冰箱。

📍5 冰箱門的溫度通常比較高或不穩定,乳製品、豆漿等乳製品,建議不要放在冰箱門,而是放在中間層,溫度相對是最穩定的,東西比較不容易壞。

▲ 冰箱是家中的重要家電,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並選擇具備「永續」概念的產品,達到節能省電的目標,就能在無形中守護地球。(圖/NOWnews攝)
▲ 為了確保食物的安全,食材買回家之後,需要冷藏的就快放進冰箱。(示意圖,圖/NOWnews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