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片《周處除三害》崇尚暴力美學,在台灣票房一般,近日卻在中國爆紅,斬獲亮眼票房,更一度登上中國微博熱搜。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認為,《周處除三害》之所以在中國賣座,和這幾年經濟不好、北京當局對言論管控越來越嚴格、很多人生活越來越壓抑有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矢板明夫說,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最近在中國上映,不到一週票房賣出將近3.7億元人民幣(約16億台幣),力壓趙麗穎的《第二十條》、以及賈玲的《熱辣滾燙》等片,而且成績持續攀高。甚至有人預測說,有可能成為今年最叫座的電影。

他指出,有趣的是,這部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並不突出。大約只有5千萬台幣。可見,中國和台灣的觀眾,欣賞口味並不一樣。這部電影的故事十分單純。描寫的是一個自認為來日無多的殺人犯,發現自己在台灣通緝要犯排行榜上竟然屈居第三,於是決定要除掉在他前面的兩個人。

矢板明夫表示,這是一部崇尚暴力美學的電影。導演是來自香港的黃精甫。敘事方式有點像日本的北野武所拍攝的黑道電影,登場人物一言不合就開槍,殺人者和被殺者之間並沒有深刻的矛盾。而且,殺人者不僅要殺自己想殺的人,連周圍的嘍囉和隨從也要一併幹掉。

他說,說句老實話,個人認為,這個電影的故事和節奏,和今天的台灣社會並不太符合。或許能夠吸引一些年輕男性觀眾,但其他族群應該不會太喜歡。讓人感到奇怪的是,這麼一部可能存在爭議的電影,為什麼能通過中國當局嚴格的審查、在中國國內的電影院上映呢?

矢板明夫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電影中的中國要素。因為片名來自《世說新語》中「周處除三害」的典故。主人公名字叫陳桂林,讓人覺得非常「中國」、感覺「台灣並沒有去中國化」。這一點中國當局很喜歡。

第二、影片描寫了很多台灣社會的陰暗面。有黑道、槍戰、黑醫、還有邪教和愚昧的民眾。如果不了解台灣的真實狀況,只看電影的話,會以為台灣是這樣一個「弱肉強食、民不聊生」的地方。

至於這部電影,為什麼在中國叫座?矢板明夫認為,和這幾年經濟不好、當局對言論管控越來越嚴格、很多人生活越來越壓抑有關。看到電影裡,小人物用暴力反抗社會、大開殺戒的故事,會達到舒壓的效果。在中國的網路上,對「周處除三害」最多的評價是:這是一部「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