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接連開幕,不過往年在兩會以前舉辦、聚焦經濟的「三中全會」首度創下被跳過不開的先例,接著官方又宣布不再舉辦兩會後的「總理記者會」。學者分析認為,習近平再度打破慣例,除了要展現他的權力之外,也是要讓自己與毛澤東並駕齊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策研究院6日上午舉辦「金門事件、兩會與美國超級星期二」座談會,邀請多名台灣學者專家出席。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在會中指出,雖然有人猜測,習近平打破中共慣例,沒有在兩會之前先照開三中全會為兩會定調,是因為政策爭論或是人事問題,但「現在看來都不是理由」,而是習近平故意展現他至高無上的權力,跟毛澤東一樣,可以隨意決定黨的會議要開或不開,「只是習近平的意志凌駕於黨法、黨規與黨意,這對習近平的權力鞏固是正面指標或負面指標?還有待進一步討論。」

董立文進一步指出,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強首次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近1萬7千字,在每個大段落前後都會提及「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等字句,總共至少提到12次,比起去年李克強提及6次,報告內充斥著習近平崇拜。

董立文分析,中共的政府工作報告每次都會提到他們所認知的未來發展的困難和挑戰,去年李克強用395字描述,今年李強則用了301個字,比李克強少,而兩人最大的差別在於,李強並未提到的包括「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現在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房地產市場風險隱患較多,一些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暴露」;「人民群眾對政府工作還有一些意見和建議應該重視」這三大問題,「恰恰這三個問題是中共今年碰到的最大問題及挑戰」。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提到,今年中國兩會最大的一個變革就是取消總理中外記者會。他指出,每次兩會當中一開頭就是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並且過往在閉幕後,總理一定要進行中外記者會,這在1993年起已常態化、制度化。

張五岳認為,此次取消總理在會後的記者會的決定應該是在2月29日政治局會議所作的決定。2月29日政治局會議是兩會前的最後一次會議,要針對3月所有人大議程來進行審議。不過從二十大後,總理和總書記的關係已與過往大大不同。包括李克強在內,總理每次出訪都是搭乘專機,但從去年開始,李強上任後出訪都是以包機形式;總書記在北京以外的巡視,理論上來講總理不需陪同,但現在總書記在北京以外地方視察,總理李強也經常出現。「現在總理跟總書記的上下隸屬關係是明確的。」

張五岳分析,今年是疫後中國首次大規模的實體會議,中外記者會記者所關注的眾多敏感議題,像是對於經濟數據的看法,又或是秦剛與李尚福到底怎麼了等重要問題,都非總理職權,也是李強難以回答的,如此來看,相信取消總理記者會應該是北京有所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