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內政部宣布虛坪改革方案,包括兩大部分,其一是改進停車空間,未來停車空間將重新定義為「專有部分」並有「獨立產權」。其二是改進容積計算,將現行應計容積的「一般電梯」放到免計容積,避免管委會空間浮誇灌水,同時增訂管委會空間以總容積1%為標準,並保障小基地至少20平方公尺的空間需求,不足可補差額,但不得超過100平方公尺。根據內政部估計,未來公設比可降低至25%~30%。
白話點說,就是把原來算在公設的部分轉到專有部分,讓總興建面積維持不變,但一些零碎的公設轉到專有部分,藉此達到增加實坪,並降低虛坪的目的,公設比自然降低。
實際效益上,民眾最直接的有感的是,過去建商把車道當公設,全社區住戶一起分擔,可是這種做法會讓沒買車位的人也得負擔車道空間,有買車位的人又要同時負擔車道公設,等於一頭牛剝了兩層皮,新規定上路後,未來車位將有獨立權狀,但會透過修改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限制移轉。此外,過往某些建商把所有公設灌到管委會空間內,「無感吃豆腐」的行為,亦將因此受到限制。
這次的規定修正將適用於未來新案,現行成屋不受影響,從內政部修法的邏輯來看,不過就是在帳面上乾坤挪移,和房價降不降沒有正相關。可是當公設變成討論重點之後,民眾買屋必然會捨高就低,對房市的影響有三:
其一,高公設案成為硬傷,高公設中古宅賣相變差。
當日後新案公設比普遍下降,對目前動輒35%以上的個案將產生影響。這些個案缺乏屋齡優勢,同時實際使用面積又不如老宅,除非本身條件更為優越,不然很容易就被買方打槍,價格亦會受到影響。
其二,單價總價挪移,車位可能加價賣。
雖然帳面看似公設比變低,可是不過就是定義上的不一樣,對於業者來說,比較有可能的方式是既然車位要負擔車道,計價時自然會把價格計入,車位價格恐怕會更高。買方期待的單價變低如果會發生,恐怕就是業者將車位價格拉高,樓下單坪價格降低,這種調整價格結構的數學問題,和真正降價沒有太大關係。
其三,成本結構改變,都更危老案得重談。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設比討論已久,但多年以來沒有太多具體作法,以至於業者並未採取具體作法因應,相較於素地直接興建個案,都更案考量更多,恐怕許多業者得與地主重新進行談判,時程上得再延一延。
說到底,這幾年高公設不斷被提出討論,反映的並不只是高公設問題,只是藉由這個具體現象,表達出民眾對於高房價的不滿,以及付出超高代價卻無法擁有理想居住環境的憤憤不平,只要房價還是維持高檔,政策調整制度就沒完沒了,下一個要輪到誰的差別而已。
至於有些聲音認為虛坪改革將會對房市產生致命影響,從過去經驗來看,也還沒看到那些政策具核彈級的毀滅性威力,這些年無論房市或股市,還在多頭趨勢上,面對任何政策調整,民眾一向趨吉避凶,業者總會找到出路。
●作者:徐佳馨/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際效益上,民眾最直接的有感的是,過去建商把車道當公設,全社區住戶一起分擔,可是這種做法會讓沒買車位的人也得負擔車道空間,有買車位的人又要同時負擔車道公設,等於一頭牛剝了兩層皮,新規定上路後,未來車位將有獨立權狀,但會透過修改公寓大廈管理條例限制移轉。此外,過往某些建商把所有公設灌到管委會空間內,「無感吃豆腐」的行為,亦將因此受到限制。
這次的規定修正將適用於未來新案,現行成屋不受影響,從內政部修法的邏輯來看,不過就是在帳面上乾坤挪移,和房價降不降沒有正相關。可是當公設變成討論重點之後,民眾買屋必然會捨高就低,對房市的影響有三:
其一,高公設案成為硬傷,高公設中古宅賣相變差。
當日後新案公設比普遍下降,對目前動輒35%以上的個案將產生影響。這些個案缺乏屋齡優勢,同時實際使用面積又不如老宅,除非本身條件更為優越,不然很容易就被買方打槍,價格亦會受到影響。
其二,單價總價挪移,車位可能加價賣。
雖然帳面看似公設比變低,可是不過就是定義上的不一樣,對於業者來說,比較有可能的方式是既然車位要負擔車道,計價時自然會把價格計入,車位價格恐怕會更高。買方期待的單價變低如果會發生,恐怕就是業者將車位價格拉高,樓下單坪價格降低,這種調整價格結構的數學問題,和真正降價沒有太大關係。
其三,成本結構改變,都更危老案得重談。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設比討論已久,但多年以來沒有太多具體作法,以至於業者並未採取具體作法因應,相較於素地直接興建個案,都更案考量更多,恐怕許多業者得與地主重新進行談判,時程上得再延一延。
說到底,這幾年高公設不斷被提出討論,反映的並不只是高公設問題,只是藉由這個具體現象,表達出民眾對於高房價的不滿,以及付出超高代價卻無法擁有理想居住環境的憤憤不平,只要房價還是維持高檔,政策調整制度就沒完沒了,下一個要輪到誰的差別而已。
至於有些聲音認為虛坪改革將會對房市產生致命影響,從過去經驗來看,也還沒看到那些政策具核彈級的毀滅性威力,這些年無論房市或股市,還在多頭趨勢上,面對任何政策調整,民眾一向趨吉避凶,業者總會找到出路。
●作者:徐佳馨/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