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血荒」這些字眼,近兩年來頻繁出現在新聞或街邊看板,但您知道嗎?台灣長年位居世界捐血率前段班,2022年更以8.08%的捐血率拿下世界第一。世界NO.1捐血率的台灣卻頻繁鬧血荒,為何會有這樣巨大的反差?《NOWnews今日新聞》帶您從捐血前線到醫院血庫,深入這場醞釀中的缺血風暴。
2024農曆年假後開工第一天,《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團隊,走進位在台北市關渡的台北捐血中心,當我們拍攝血庫畫面時,映入眼簾是令人震驚的景象,因為血庫裡兩大排鐵架幾乎全空,存量不到2天的血量,連層架角落都裝不滿,但來自雙北地區、基隆、金馬和宜花的醫院,都仰賴這間血液「大盤商」。
即便捐血中心已預見年後的缺血窘境,並在農曆年假前1個月開始密集募血,但直到除夕(2/9)前一週,距離10天的目標存量還短少5天,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劉俊宏坦言,以台北捐血中心一天供應量約2200袋預估,光年前就差1萬多袋才達標。
📍血液供給面:雖季節性缺血 捐血總量屢創新高
有鑒於農曆年假缺血的概念,劉俊宏表示:「假期越長,我們募血成效越差」,加上彈性休假、補班日和濕冷下雨的冬季,都會影響捐血意願,另外還有少子化和老年化,能捐血的人變少,要用血的人卻增加。另一個趨勢是年輕人的捐血率相對低,劉俊宏強調,並非指責年輕人不積極捐血,而是背後參雜少子化因素。「所以我們要趕快加緊腳步,讓更多年輕人來參與捐血」。
但實際翻開數據,2022年台灣捐血率為8.08%,是世界第一,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高所得國家平均捐血率僅不到4%,台灣卻是2倍以上,顯示整體國人捐血積極度比國外高。血液基金會也表示,台灣人近5年來的總捐血量幾乎是一年比一年多,2022年全血和分離術捐血,共募得約282萬袋。
既然台灣捐血率已是世界「難波萬」,為何各地捐血中心還是常高掛「缺血牌」?主要是因為台灣的用血量也持續升高,除了高齡化社會醫療需求升高,台灣輸血協會理事長闕宗熙指出,不恰當的輸血習慣,也是用血量高的主因,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專家預測,台灣的捐血量和用血量,恐在2027年達「死亡交叉」,也就是未來缺血可能成為常態。
📍血液使用面:醫學中心庫存最慘僅剩半天 台灣供/輸量2027恐死亡交叉
「缺血通知:紅血球濃厚液已低於存量,請各單位樽節使用...」新光醫院病理檢驗科組長劉高林,唸出年假後一週傳給院內醫護的缺血簡訊內容,除了呼籲非危及生命用血暫緩外,有大型手術也須先跟血庫確認血品。
後方缺血,直接影響的是醫療第一線,農曆年假後,多家醫學中心的O型血存量最多2天,最少僅有1天。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闕宗熙回憶,前一年(2023年)的春節,因為假期長加上新冠疫情解封,是他近幾年來遇到最嚴重的血荒,「我們每天跟捐血中心訂購的血量,進血庫時大概只有當天(要求)的一半到2/3,醫院幾乎是沒有庫存」,闕宗透露,當時林口長庚醫院因此啟動「限制性輸血」規範,也就是病人血色素值低於7-8 g/dL才可輸血外,每位病人用血前,血庫也要求醫師提供病患血色素值,確認是否有血紅素不足到急需輸血,檢驗醫學部更直接建議各科主治醫師延緩手術時程。
根據台灣往年的捐血量和用血量數據,推估血液供/輸量,將在2027年達到死亡交叉,至2030年恐有將近10萬單位的供血缺口。原因包括年輕人捐血量偏低和高齡化社會醫療需求上升,導致用血量增加。
也許一般民眾短時間內還看不到缺血的影響,但從血庫年前鬧血荒、到年後醫院的缺血通知,已反映出台灣的血液供需並非全年都能穩定供應,入冬時更常面臨嚴峻的血荒考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便捐血中心已預見年後的缺血窘境,並在農曆年假前1個月開始密集募血,但直到除夕(2/9)前一週,距離10天的目標存量還短少5天,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課長劉俊宏坦言,以台北捐血中心一天供應量約2200袋預估,光年前就差1萬多袋才達標。
📍血液供給面:雖季節性缺血 捐血總量屢創新高
有鑒於農曆年假缺血的概念,劉俊宏表示:「假期越長,我們募血成效越差」,加上彈性休假、補班日和濕冷下雨的冬季,都會影響捐血意願,另外還有少子化和老年化,能捐血的人變少,要用血的人卻增加。另一個趨勢是年輕人的捐血率相對低,劉俊宏強調,並非指責年輕人不積極捐血,而是背後參雜少子化因素。「所以我們要趕快加緊腳步,讓更多年輕人來參與捐血」。
但實際翻開數據,2022年台灣捐血率為8.08%,是世界第一,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高所得國家平均捐血率僅不到4%,台灣卻是2倍以上,顯示整體國人捐血積極度比國外高。血液基金會也表示,台灣人近5年來的總捐血量幾乎是一年比一年多,2022年全血和分離術捐血,共募得約282萬袋。
既然台灣捐血率已是世界「難波萬」,為何各地捐血中心還是常高掛「缺血牌」?主要是因為台灣的用血量也持續升高,除了高齡化社會醫療需求升高,台灣輸血協會理事長闕宗熙指出,不恰當的輸血習慣,也是用血量高的主因,在這些因素影響下,專家預測,台灣的捐血量和用血量,恐在2027年達「死亡交叉」,也就是未來缺血可能成為常態。
📍血液使用面:醫學中心庫存最慘僅剩半天 台灣供/輸量2027恐死亡交叉
「缺血通知:紅血球濃厚液已低於存量,請各單位樽節使用...」新光醫院病理檢驗科組長劉高林,唸出年假後一週傳給院內醫護的缺血簡訊內容,除了呼籲非危及生命用血暫緩外,有大型手術也須先跟血庫確認血品。
後方缺血,直接影響的是醫療第一線,農曆年假後,多家醫學中心的O型血存量最多2天,最少僅有1天。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闕宗熙回憶,前一年(2023年)的春節,因為假期長加上新冠疫情解封,是他近幾年來遇到最嚴重的血荒,「我們每天跟捐血中心訂購的血量,進血庫時大概只有當天(要求)的一半到2/3,醫院幾乎是沒有庫存」,闕宗透露,當時林口長庚醫院因此啟動「限制性輸血」規範,也就是病人血色素值低於7-8 g/dL才可輸血外,每位病人用血前,血庫也要求醫師提供病患血色素值,確認是否有血紅素不足到急需輸血,檢驗醫學部更直接建議各科主治醫師延緩手術時程。
根據台灣往年的捐血量和用血量數據,推估血液供/輸量,將在2027年達到死亡交叉,至2030年恐有將近10萬單位的供血缺口。原因包括年輕人捐血量偏低和高齡化社會醫療需求上升,導致用血量增加。
也許一般民眾短時間內還看不到缺血的影響,但從血庫年前鬧血荒、到年後醫院的缺血通知,已反映出台灣的血液供需並非全年都能穩定供應,入冬時更常面臨嚴峻的血荒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