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男籃在馬尼拉進行的亞洲盃資格賽慘敗給菲律賓,引起國內改革聲浪,中華籃協也在這次第一階段的賽程開始前就已經有所動作,聘請義大利籍的外籍教練圖奇(Gianluca Tucci)加入國家隊教練團,可以預見未來中華隊球風將向「歐洲球風」學習,希望能突破現有成績。不過台灣籃球適合歐洲的籃球體系嗎?以及我們是否能培育出這種籃球需要的人才?這目前都要打上一個問號。中華隊在進入「自強運動」之前,可能還需要先經歷一個全面了解自己的過程。
圖奇是在這次亞洲盃資格賽期間,來台擔任球隊技術顧問,當時中華籃協副秘書長張承中表示,希望前者為中華隊帶來歐洲籃球的經驗,他表示:「過去我們多半是採取美式球風,但這可能不太適合中華隊,希望圖奇的加入能為中華隊帶來歐陸球風的打法。」
歐洲球風是什麼?它適合台灣籃球嗎?
圖奇在中華隊訓練期間曾和媒體有一些交流,對於相關的問題也樂於回應,他表示中華隊過去與美國籃球接觸較深,而自己是歐洲教練,因此在訓練系統上確實會有一點不一樣。
圖奇認為,自己目前來到台灣後,積極與台灣的球員和教練互相去適應彼此的文化、系統、想法,他現在也還在努力去融入到教練團之中,「我們現在都抱持著開闊的心態來交流,包括教練之間也是,一起激盪一些新的點子,目前到此為止我都覺得我們彼此適應的不錯。」圖奇說,歐洲籃球打法偏重戰術和策略,直言自己認為「中華隊能夠融入歐洲球風之中」,對此他持樂觀的態度。
其實要從一種球風體系轉變到另一種體系,其中不僅僅只是國家隊的戰術打法調整,也包括基層觀念的改動以及職業籃球聯盟在想法上與主事單位能協同一致。近年P.League+和T1的許多球隊都開始使用外籍教練帶隊,去年T1冠軍球隊新北中信特攻助教莫米爾,對於歐洲籃球十分熟悉,也幫助中信在上賽季一手打造了「歐風體系」,並拿下冠軍。莫米爾強調要建立一個體系,年輕球員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華隊若有想要打歐洲式的籃球,那就必須要建立專門培育的系統。
「我們的小朋友從小就是看NBA長大的,所以他們一定會想要複製、貼上喜愛球星的打法。但身為教練,應該要去看看台灣球員(在國際賽場上)的劣勢在哪、優勢在哪,揚長避短展現在場上,我認為這就是歐式球風的特點。」莫米爾如此說道。
歐洲球風強調系統和團隊配合,希望一個回合能製造出最理想的一次出手,這和美式球風更強調「為最出色的球員,製造最舒服的出手」有所區別。過去中華隊打法奔放,更強調球員利用個人能力臨場發揮,打法上也比較屬於美式機遇戰,要進行轉型,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改打歐洲球風,目前最現實的層面當然就是本土長人的培育和歸化長人的來源。
執教於T1聯盟高雄全家海神的總教練喬伊斯表示,台灣可以學習歐洲籃球在傳導球方面的長處,但他也點出:「在歐洲籃球中長人很重要」,而台灣目前似乎欠缺這方面的人才。
喬伊斯過去有在澳洲男、女籃國家隊中擔任教練團的經驗,他解釋說,雖然在澳洲隊中目前是沒有一名特別大、體型絕對優勢的中鋒,但他們一樣會打低位,懂得善用內線去進攻,中華隊要學歐洲,那就要去想這一塊的人才怎麼去培養,而不能說只是說要照搬來一套體系,但不在最基礎的人才上去下功夫。
莫米爾也認同喬伊斯對於大個子發展問題的看法,他直言:「重點還是在於有沒有適合的球員,「誰可以把這些東西帶過來?不然沒人能協同建立體系」。莫米爾建議,基層和職籃都可以多找一些歐洲教練以及歐洲外籍球員來,這樣台灣各層級的球員就可以耳濡目染,學習歐洲籃球的細節,而不是到了比賽前的國家隊集訓才去倉促地理解。
歐洲球風是否真是中華隊解答?前方之路霧茫茫
歐洲籃球雖然已經在台灣職籃有成功經驗,但實際上台灣籃壇對其仍是相當陌生的。就如同莫米爾所說,一名球員從成長期開始接觸的都是美式籃球,他看NBA、參加美國球員的籃球訓練營、打HBL接受Nike的贊助,一切都來源於美國。
在沒有經歷一個整體籃球文化上的大改變的情況下,要突然從「美式」轉「歐式」,其中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中國大陸近期也改打歐洲球風,儘管目前同樣處於青黃不接、成績下滑的陣痛期,但他們對於自己的優劣勢卻是相對明白的。
一位中國記者受訪時表示,中國籃協之所以找塞爾維亞的傳奇人物喬爾傑維奇(Aleksandar Djordjevic)來任教,就是想打歐式體系,他們希望培養Nikola Jokic式的人物,而目前效力於青島隊、218公分的楊瀚森被寄予厚望。
喬爾傑維奇上任之後「破格」拉上了許多球員,包括了在杭州亞運期間發揮出色的崔永熙,他希望將鋒線和後衛高大化。至於為什麼在看到日本證明亞洲後衛能在國際賽上發光後,仍果斷放棄持球創造型後衛的養成?這位在中國新聞業跑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媒體人很有深意的表示:「因為我們知道自己養不出來。」
他說,「這就好像中國練不出林志傑一樣,CBA、中國青年隊培訓體制,注定了國內很難養出這種球員。當然是說要和現代籃球接軌、要和國際接軌,但也需要符合國情,我想中國並不存在培養出中美(指波多黎各等國)、日本那種靈動後衛的環境。」
中國的目標也很明確——儘管在喬爾傑維奇接手後,他們在世界盃、亞運和亞洲盃資格賽上打得很掙扎——那就是成為世界前4的強權,這是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和其國內球迷的一種期盼,無論那是不是夜郎自大,但那是他們期望達到的目標,而且也將不計代價達到。不管喬爾傑維奇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帶下去,他們也將繼續使用歐洲球風。
而中華隊也有同樣的野心嗎?世界前4可能誇張了些,但如劉錚說的「以奧運目標」呢?台灣籃球界有一個相同的共識嗎?知道自己球員的球風特點在哪、可以養出哪些人、不能養出哪些人?
中國隊在使用歐洲球風前,已經先了解了自己國家籃球的極限和特性,而台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恐怕還需要一段摸索期,來好好了解自己,以及對過去幾十年的籃球發展做出一些反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洲球風是什麼?它適合台灣籃球嗎?
圖奇在中華隊訓練期間曾和媒體有一些交流,對於相關的問題也樂於回應,他表示中華隊過去與美國籃球接觸較深,而自己是歐洲教練,因此在訓練系統上確實會有一點不一樣。
圖奇認為,自己目前來到台灣後,積極與台灣的球員和教練互相去適應彼此的文化、系統、想法,他現在也還在努力去融入到教練團之中,「我們現在都抱持著開闊的心態來交流,包括教練之間也是,一起激盪一些新的點子,目前到此為止我都覺得我們彼此適應的不錯。」圖奇說,歐洲籃球打法偏重戰術和策略,直言自己認為「中華隊能夠融入歐洲球風之中」,對此他持樂觀的態度。
其實要從一種球風體系轉變到另一種體系,其中不僅僅只是國家隊的戰術打法調整,也包括基層觀念的改動以及職業籃球聯盟在想法上與主事單位能協同一致。近年P.League+和T1的許多球隊都開始使用外籍教練帶隊,去年T1冠軍球隊新北中信特攻助教莫米爾,對於歐洲籃球十分熟悉,也幫助中信在上賽季一手打造了「歐風體系」,並拿下冠軍。莫米爾強調要建立一個體系,年輕球員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華隊若有想要打歐洲式的籃球,那就必須要建立專門培育的系統。
「我們的小朋友從小就是看NBA長大的,所以他們一定會想要複製、貼上喜愛球星的打法。但身為教練,應該要去看看台灣球員(在國際賽場上)的劣勢在哪、優勢在哪,揚長避短展現在場上,我認為這就是歐式球風的特點。」莫米爾如此說道。
歐洲球風強調系統和團隊配合,希望一個回合能製造出最理想的一次出手,這和美式球風更強調「為最出色的球員,製造最舒服的出手」有所區別。過去中華隊打法奔放,更強調球員利用個人能力臨場發揮,打法上也比較屬於美式機遇戰,要進行轉型,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改打歐洲球風,目前最現實的層面當然就是本土長人的培育和歸化長人的來源。
執教於T1聯盟高雄全家海神的總教練喬伊斯表示,台灣可以學習歐洲籃球在傳導球方面的長處,但他也點出:「在歐洲籃球中長人很重要」,而台灣目前似乎欠缺這方面的人才。
喬伊斯過去有在澳洲男、女籃國家隊中擔任教練團的經驗,他解釋說,雖然在澳洲隊中目前是沒有一名特別大、體型絕對優勢的中鋒,但他們一樣會打低位,懂得善用內線去進攻,中華隊要學歐洲,那就要去想這一塊的人才怎麼去培養,而不能說只是說要照搬來一套體系,但不在最基礎的人才上去下功夫。
莫米爾也認同喬伊斯對於大個子發展問題的看法,他直言:「重點還是在於有沒有適合的球員,「誰可以把這些東西帶過來?不然沒人能協同建立體系」。莫米爾建議,基層和職籃都可以多找一些歐洲教練以及歐洲外籍球員來,這樣台灣各層級的球員就可以耳濡目染,學習歐洲籃球的細節,而不是到了比賽前的國家隊集訓才去倉促地理解。
歐洲球風是否真是中華隊解答?前方之路霧茫茫
歐洲籃球雖然已經在台灣職籃有成功經驗,但實際上台灣籃壇對其仍是相當陌生的。就如同莫米爾所說,一名球員從成長期開始接觸的都是美式籃球,他看NBA、參加美國球員的籃球訓練營、打HBL接受Nike的贊助,一切都來源於美國。
在沒有經歷一個整體籃球文化上的大改變的情況下,要突然從「美式」轉「歐式」,其中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中國大陸近期也改打歐洲球風,儘管目前同樣處於青黃不接、成績下滑的陣痛期,但他們對於自己的優劣勢卻是相對明白的。
一位中國記者受訪時表示,中國籃協之所以找塞爾維亞的傳奇人物喬爾傑維奇(Aleksandar Djordjevic)來任教,就是想打歐式體系,他們希望培養Nikola Jokic式的人物,而目前效力於青島隊、218公分的楊瀚森被寄予厚望。
喬爾傑維奇上任之後「破格」拉上了許多球員,包括了在杭州亞運期間發揮出色的崔永熙,他希望將鋒線和後衛高大化。至於為什麼在看到日本證明亞洲後衛能在國際賽上發光後,仍果斷放棄持球創造型後衛的養成?這位在中國新聞業跑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媒體人很有深意的表示:「因為我們知道自己養不出來。」
他說,「這就好像中國練不出林志傑一樣,CBA、中國青年隊培訓體制,注定了國內很難養出這種球員。當然是說要和現代籃球接軌、要和國際接軌,但也需要符合國情,我想中國並不存在培養出中美(指波多黎各等國)、日本那種靈動後衛的環境。」
中國的目標也很明確——儘管在喬爾傑維奇接手後,他們在世界盃、亞運和亞洲盃資格賽上打得很掙扎——那就是成為世界前4的強權,這是中國籃協主席姚明和其國內球迷的一種期盼,無論那是不是夜郎自大,但那是他們期望達到的目標,而且也將不計代價達到。不管喬爾傑維奇接下來是否會繼續帶下去,他們也將繼續使用歐洲球風。
而中華隊也有同樣的野心嗎?世界前4可能誇張了些,但如劉錚說的「以奧運目標」呢?台灣籃球界有一個相同的共識嗎?知道自己球員的球風特點在哪、可以養出哪些人、不能養出哪些人?
中國隊在使用歐洲球風前,已經先了解了自己國家籃球的極限和特性,而台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恐怕還需要一段摸索期,來好好了解自己,以及對過去幾十年的籃球發展做出一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