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今(27)日公布113年第1次人力需求調查結果,各事業單位預計4月底較1月底,人力需求淨增加5.3萬人,是近3年同期最低;各行業中以製造業人力需求淨增加2萬人較多,主因是「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惟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增加人力的主因是「長期缺工」。
為了解113年4月底就業市場人力需求情形,勞動部於113年1月2日至1月19日就員工規模3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辦理「113年第1次人力需求調查」,回收有效樣本計3,047家。
調查顯示,各事業單位113年4月底較1月底預計增加人力者占27.1%、減少人力者3%、人力需求不變者64.9%、無法預估者5.1%;需求人數預計增加6.1萬人、減少8千人,淨增加5.3萬人。
勞動部指出,隨產業鏈庫存逐漸去化,終端商品需求穩步改善,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發展,延續外需產業人力需求;另餐飲、休閒娛樂等國內消費熱絡,帶動人力增補動能,加以長期人力缺口仍存,致事業單位人力需求續處高檔。
按行業別觀察,與113年1月底相較,4月底工業部門人力需求預計淨增加2.3萬人,服務業部門淨增加3萬人,後者已連續6季高於前者。各大業以製造業淨增加2萬人較多(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分別淨增加4千人、3千人、2千人),住宿及餐飲業淨增加7千人次之,批發及零售業淨增加6千人再次之。
按職類別觀察,與113年1月底相較,4月底各職類人力需求以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均淨增加1.4萬人較多,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淨增加1萬人次之。
勞動部表示,事業單位增加人力的原因,以「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占54.5%最多,「退離者之補充」占27.3%次之。
按行業別觀察,人力需求淨增加較多的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增加人力主要原因均以「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最多(分別占53.1%、48%),「退離者之補充」次之(分別占30.7%、41.2%)。
勞動部說,其餘各行業增加人力的首要原因亦多為「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惟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為「長期缺工」(分別占38.2%、43.3%),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為「退離者之補充」(占46.5%)。
另外,勞動部統計處長梅家瑗今天指出,自2007年起按季發布的「人力需求調查」,因為是以問卷詢問員工3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對未來1季的人力需求「預估」,期間充滿許多變數,讓業者在填答問卷時,因「無法預估」而填寫「人力需求0」,長期觀察下來,參考價值偏低,因此,預計將於明年起停辦。
梅家瑗說,2025年起將由主計總處的「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職位空缺概況)」做為參考依據,該調查也將由每半年1次,增加頻率,改為每季1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調查顯示,各事業單位113年4月底較1月底預計增加人力者占27.1%、減少人力者3%、人力需求不變者64.9%、無法預估者5.1%;需求人數預計增加6.1萬人、減少8千人,淨增加5.3萬人。
勞動部指出,隨產業鏈庫存逐漸去化,終端商品需求穩步改善,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發展,延續外需產業人力需求;另餐飲、休閒娛樂等國內消費熱絡,帶動人力增補動能,加以長期人力缺口仍存,致事業單位人力需求續處高檔。
按行業別觀察,與113年1月底相較,4月底工業部門人力需求預計淨增加2.3萬人,服務業部門淨增加3萬人,後者已連續6季高於前者。各大業以製造業淨增加2萬人較多(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分別淨增加4千人、3千人、2千人),住宿及餐飲業淨增加7千人次之,批發及零售業淨增加6千人再次之。
按職類別觀察,與113年1月底相較,4月底各職類人力需求以技藝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均淨增加1.4萬人較多,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淨增加1萬人次之。
勞動部表示,事業單位增加人力的原因,以「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占54.5%最多,「退離者之補充」占27.3%次之。
按行業別觀察,人力需求淨增加較多的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增加人力主要原因均以「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最多(分別占53.1%、48%),「退離者之補充」次之(分別占30.7%、41.2%)。
勞動部說,其餘各行業增加人力的首要原因亦多為「公司營運擴增或多角化經營」,惟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為「長期缺工」(分別占38.2%、43.3%),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為「退離者之補充」(占46.5%)。
另外,勞動部統計處長梅家瑗今天指出,自2007年起按季發布的「人力需求調查」,因為是以問卷詢問員工3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對未來1季的人力需求「預估」,期間充滿許多變數,讓業者在填答問卷時,因「無法預估」而填寫「人力需求0」,長期觀察下來,參考價值偏低,因此,預計將於明年起停辦。
梅家瑗說,2025年起將由主計總處的「事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職位空缺概況)」做為參考依據,該調查也將由每半年1次,增加頻率,改為每季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