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抗議政府醫療政策,韓國首爾五大醫院實習和住院醫生集體請辭,且不僅首爾五大醫院,目前韓國全國範圍已有逾8千名實習與住院醫師辭職。受到大批醫師離開工作崗位影響,首爾五大醫院今(21)日取消了30~50%的手術計畫,這場醫療界與政府之間的衝突,尚未看到落幕的可能性。事實上,近年歐美多國也曾爆發醫院罷工潮,每每引發外界關注。
根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保健福祉部最新表示,截至20日晚間10點,全國100家實習醫院共有8816名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提交了辭職書,佔實習住院醫生總人數的71.2%,且已有7813人未到單位上班。受到醫師集體辭職影響,首爾五大醫院推遲並取消了30~50%不等的手術計畫,預計取消規模還將繼續擴大。
回顧這起醫師罷工潮,起始於韓國政府宣布將自2025學年度起擴招醫學院新生,自現行的3058人增至5058人,增幅約65%,目標是在2035年之前增加1萬名醫師。此舉引發醫界強烈反彈,認為會導致健保體系崩壞,且政府事前沒和醫界協助,以集體辭職罷工的方式要求政府取消擴招計畫。
韓國實習住院醫生協會20日發表聲明,批評政府的擴招規模不切實際,根本沒有提出科學依據,僅是為了選舉拉票趕鴨子上架。韓國醫師協會今日也譴責韓國政府,對請辭醫師下達復工令的打壓力度超乎常理,醫師的職業選擇自由是基本權利,應當得到尊重。
韓國總統尹錫悅昨日發聲時仍態度強硬,認為醫生絕不能集體罷診,「不能拿國民的生命和健康作為賭注」,稱守護國民生命安全是憲法賦予政府賦的最基本責任,醫學生擴招規模並不大,是最起碼的擴充人數。
有學者認為,醫師罷工僅是因反對自己的收入減少,不想面對更多同僚的競爭。根據2022年資料,韓國每千人約只有2.6名醫師,醫病比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每千人3.7名醫師的平均值。事實上,韓國在2020年就曾推動醫學院擴招計畫,當時也引發醫師罷工,最終政府不得不妥協,取消擴招計畫。
醫師罷工在歐美都有先例,美國2023年10月4日,逾7.5萬名醫護人員走上街頭,要求Kaiser Permenate(凱薩醫療)幫醫護人員加薪、增加人力。雖然美國醫護人員並未集體罷工,抗議同時仍保有應付急診需求人力,但依然對醫療體系造成衝擊。
英國2022年護理師罷工,去年春天基層醫師(junior doctor)與醫護人員再度罷工,今年1月基層醫師又發動罷工6天。根據英國國民健康署統計,去年因醫護罷工而取消的約診次數達到120萬次。
德國上萬診所也在去年底休診罷工,爭取更好的工作待遇以及更公平的資金分配。法國醫師在2022年底也曾發動罷工,自12月26日一路罷工至2023年1月8日。
對於醫師頻頻罷工,《衛報》專欄曾分析直言「問題沒有簡單答案」,醫療體系先是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接著又是高通膨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醫護人員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與待遇,似乎能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或者至少是同情,而醫療體系改革的議題高度政治化,每每與選舉議程掛鉤,想要實現徹底且完善的改革難如登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這起醫師罷工潮,起始於韓國政府宣布將自2025學年度起擴招醫學院新生,自現行的3058人增至5058人,增幅約65%,目標是在2035年之前增加1萬名醫師。此舉引發醫界強烈反彈,認為會導致健保體系崩壞,且政府事前沒和醫界協助,以集體辭職罷工的方式要求政府取消擴招計畫。
韓國實習住院醫生協會20日發表聲明,批評政府的擴招規模不切實際,根本沒有提出科學依據,僅是為了選舉拉票趕鴨子上架。韓國醫師協會今日也譴責韓國政府,對請辭醫師下達復工令的打壓力度超乎常理,醫師的職業選擇自由是基本權利,應當得到尊重。
韓國總統尹錫悅昨日發聲時仍態度強硬,認為醫生絕不能集體罷診,「不能拿國民的生命和健康作為賭注」,稱守護國民生命安全是憲法賦予政府賦的最基本責任,醫學生擴招規模並不大,是最起碼的擴充人數。
有學者認為,醫師罷工僅是因反對自己的收入減少,不想面對更多同僚的競爭。根據2022年資料,韓國每千人約只有2.6名醫師,醫病比低於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每千人3.7名醫師的平均值。事實上,韓國在2020年就曾推動醫學院擴招計畫,當時也引發醫師罷工,最終政府不得不妥協,取消擴招計畫。
醫師罷工在歐美都有先例,美國2023年10月4日,逾7.5萬名醫護人員走上街頭,要求Kaiser Permenate(凱薩醫療)幫醫護人員加薪、增加人力。雖然美國醫護人員並未集體罷工,抗議同時仍保有應付急診需求人力,但依然對醫療體系造成衝擊。
英國2022年護理師罷工,去年春天基層醫師(junior doctor)與醫護人員再度罷工,今年1月基層醫師又發動罷工6天。根據英國國民健康署統計,去年因醫護罷工而取消的約診次數達到120萬次。
德國上萬診所也在去年底休診罷工,爭取更好的工作待遇以及更公平的資金分配。法國醫師在2022年底也曾發動罷工,自12月26日一路罷工至2023年1月8日。
對於醫師頻頻罷工,《衛報》專欄曾分析直言「問題沒有簡單答案」,醫療體系先是受到新冠疫情衝擊,接著又是高通膨導致的生活成本上升,醫護人員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與待遇,似乎能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或者至少是同情,而醫療體系改革的議題高度政治化,每每與選舉議程掛鉤,想要實現徹底且完善的改革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