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到來,但在中國經濟不景氣影響下,許多中國民眾紛紛在網路上抱怨,不僅找工作、民生通膨壓力大,不少公司還發不出年終獎金,這讓必須發紅包的年輕人們直言「包出去的壓歲錢趕上一個月的工資」,有學者受訪時表示壓歲錢本意是對孩子們的健康祝福,但變成親戚間互相比拼的現象就值得檢討,建議當局推廣宣導性規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年期間發紅包討喜氣、走春彼此問候是亞洲社會的習俗,對不少中國年輕人來說,在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今年乾脆選擇留在外地避免被問到工作與收入的問題,其餘返鄉過年的年輕人則無奈表示光是發紅包就感到「壓力山大」,根據《中新網》報導,有一名27歲的王小姐就必須在自己和丈夫家兩邊包出12個紅包,累積的金額接近自己一整個月的薪水。

報導指出,王小姐表示今年過年除了自己家的7個孩子要發壓歲錢,還要包給丈夫家那邊的5個小孩,「每人600元,光給親戚孩子的壓歲錢就要7200元了,有人年終獎都沒這麼多」,她無奈表示不知何時開始,壓歲錢的行情已從人民幣600元(約新台幣2620元)起跳,「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動輒上千,對於我這個年紀來說壓力很大。」

另外也有中國網友在社群媒體上發文指出,自己發了每包1000元人民幣的壓歲錢,總共花了他將近新台幣7萬4的壓歲錢,許多民眾也感同身受回應「壓歲錢趕上我一個月工資了」、「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

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忠武受訪時就稱,發壓歲錢是民間行為,具有自發性,且帶有祝福孩子平安喜氣,但「你不做的話就顯得不合群」,甚至在某些家庭成為互相比較的方式,令「壓歲錢」寓意走調,他建議相關部門可以推廣規範,形成軟性約束,可以參照「治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的方式,宣導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