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受到國際關注,外國政要訪賓來台人數也遽增,而當有訪賓來台時,通常也都會接受外交部款宴,而款宴則由外交部禮賓處負責。禮賓處分享,外交部晚宴從一開始調查訪賓飲食習慣,還要神色自若的應付所有的突發狀況,菜單上也由禮賓處與合作飯店討論、設計。禮賓處表示,近年來外交晚宴多推廣將台灣的在地食材入菜,而「清蒸石斑魚片」則成為了外交部晚宴上,最不會踩地雷且深受外賓喜愛的菜餚。
隨著來台訪賓的人數漸多,國人也可以常從外交部的社群平台中,一瞥款宴外賓的菜色。外交部禮賓處交際科科長郭芳吟說,外交部的宴會通常為1個半小時至2個小時,但在短短的晚宴中,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前置作業。
在訪賓確定訪台後,禮賓處就會率先詢問飲食禁忌,例如宗教、過敏食材等,也會依照國籍、文化等推敲飲食習慣。舉例來說,過去有穆斯林國家的訪賓在齋戒月期間來台,齋戒月必須在日落才能進食,所以禮賓處也會特別準備椰棗等甜食,以及指南針,告訴哪邊為麥加的方向朝拜;又或是來自加勒比海、非洲國家的訪賓,會要求必須要吃全熟的牛排,都是需要考慮的一部分。
而晚宴中,在疫情前都是用圓桌吃飯,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用長桌比較方便擺放隔板,後續發現長桌比較適合議題的意見交換與發言,也不會發生訪賓只跟坐在身邊座位的人交談的情況,所以近期多以長桌為主。
而禮賓處的外交部人員,在進入禮賓處時,也被訓練在外表平靜的情況下,解決突發狀況的功夫。郭芳吟舉例,比如有時會有賓客遲到、不能到的狀況,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排座位;或是臨時增加人,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考量飲食禁忌的情況下多準備一份餐點;以及會有歐洲訪賓可能是海鮮素,吃到一半突然說想要吃牛排,那也得在最短的時間內準備一份牛排。
在菜單設計上,也會考量要給訪賓台灣印象、導入在地食材等設計菜單,另避免與會者太狼狽、花時間處理或是因不懂料理內容而怯於動筷,因此所有料理都是去骨、去皮、去刺、去殼,菜點也會白話翻譯,例如經典台菜「魷魚螺肉蒜」就翻成「Double-boiled Soup with Squid and Escargot」。
郭芳吟也舉例幾個比較讓外賓「吃不懂」的菜餚,像是油條沾杏仁茶、中式甜湯等,就會避免上桌;或是國人喜愛的「流沙包」也是地雷之一,在沒人提醒的情況下,若熱騰騰的流沙在外賓口中爆開來燙到,也會形成悲劇。
郭芳吟也說,在考慮到不同國家訪賓的飲食習慣對於台灣食材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會替換食材,比如台灣盛產海鮮,但對於內陸國家沒有吃海鮮的習慣,海鮮料理就會減少,改以肉類入菜。舉例來說,在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Matas Maldeikis)於台灣大選後訪台時,外交部準備「肉燥油蔥酥米糕」,結合台灣特色的米糕與中歐地區常見的肉類食材。
另外像是「魷魚螺肉蒜」、「黑蒜雞湯」在日本訪賓身上的效果很好,歐美訪賓則不一定,其他比較創新的菜單像是「火龍果烏魚子炒飯」效果也非常好;「客家老菜脯雞湯」或「排骨湯」、也普遍為訪賓所接受。
郭芳吟說,外交部有時也會用西式料理的方式結合台灣食材進行晚宴,例如在烏克蘭布查市市長費德魯克(Anatolii Fedoruk)來台時,就準備了「剝皮辣椒燉飯」款待;「清蒸石斑魚片佐柿子奶油醬」、「爐烤美國牛小排佐三星蔥醬」也曾經為外交部西式料理晚宴中的菜色之一。
而談到頻率最常出現、也幾乎不會踩雷的菜色,郭芳吟說就是「清蒸石斑魚片」,由於肉類料理太多,禮賓處就會安排適當的海鮮入菜,石斑魚的肉質軟嫩、腥味也非常淡,蝦子則會有過敏的問題,所以石斑魚成為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郭芳吟也提到,近年來也會準備一些以支持友邦國家食材或是理念相近國家被中國制裁的食材引導話題,例如台灣遭制裁的鳳梨、釋迦、蓮霧、芒果、石斑魚與啤酒,日本遭制裁的干貝、澳洲遭制裁的紅酒,在中國不能提起的蛋炒飯在飯桌上越來越常見,也可以談到中國惡意對台灣的打壓。
另外,有時也會為訪賓準備驚喜,比如生日會有生日蛋糕,或是在日本駐台前代表泉裕泰的離任宴上,因為他喜歡吃牛肉麵,就準備了台南的牛肉湯、生肉,以茶壺倒湯,讓泉裕泰嘗試溫體牛的料理;或是有美國議員訪團,在拜會蔡英文總統時提到「小籠包非常好吃」,且當時已經是訪團最後一天在台,外交部也在晚宴中特別準備小籠包,讓該訪賓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他事後也非常高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來台訪賓的人數漸多,國人也可以常從外交部的社群平台中,一瞥款宴外賓的菜色。外交部禮賓處交際科科長郭芳吟說,外交部的宴會通常為1個半小時至2個小時,但在短短的晚宴中,往往需要長時間的前置作業。
在訪賓確定訪台後,禮賓處就會率先詢問飲食禁忌,例如宗教、過敏食材等,也會依照國籍、文化等推敲飲食習慣。舉例來說,過去有穆斯林國家的訪賓在齋戒月期間來台,齋戒月必須在日落才能進食,所以禮賓處也會特別準備椰棗等甜食,以及指南針,告訴哪邊為麥加的方向朝拜;又或是來自加勒比海、非洲國家的訪賓,會要求必須要吃全熟的牛排,都是需要考慮的一部分。
而晚宴中,在疫情前都是用圓桌吃飯,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用長桌比較方便擺放隔板,後續發現長桌比較適合議題的意見交換與發言,也不會發生訪賓只跟坐在身邊座位的人交談的情況,所以近期多以長桌為主。
而禮賓處的外交部人員,在進入禮賓處時,也被訓練在外表平靜的情況下,解決突發狀況的功夫。郭芳吟舉例,比如有時會有賓客遲到、不能到的狀況,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排座位;或是臨時增加人,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考量飲食禁忌的情況下多準備一份餐點;以及會有歐洲訪賓可能是海鮮素,吃到一半突然說想要吃牛排,那也得在最短的時間內準備一份牛排。
在菜單設計上,也會考量要給訪賓台灣印象、導入在地食材等設計菜單,另避免與會者太狼狽、花時間處理或是因不懂料理內容而怯於動筷,因此所有料理都是去骨、去皮、去刺、去殼,菜點也會白話翻譯,例如經典台菜「魷魚螺肉蒜」就翻成「Double-boiled Soup with Squid and Escargot」。
郭芳吟也舉例幾個比較讓外賓「吃不懂」的菜餚,像是油條沾杏仁茶、中式甜湯等,就會避免上桌;或是國人喜愛的「流沙包」也是地雷之一,在沒人提醒的情況下,若熱騰騰的流沙在外賓口中爆開來燙到,也會形成悲劇。
郭芳吟也說,在考慮到不同國家訪賓的飲食習慣對於台灣食材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會替換食材,比如台灣盛產海鮮,但對於內陸國家沒有吃海鮮的習慣,海鮮料理就會減少,改以肉類入菜。舉例來說,在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Matas Maldeikis)於台灣大選後訪台時,外交部準備「肉燥油蔥酥米糕」,結合台灣特色的米糕與中歐地區常見的肉類食材。
另外像是「魷魚螺肉蒜」、「黑蒜雞湯」在日本訪賓身上的效果很好,歐美訪賓則不一定,其他比較創新的菜單像是「火龍果烏魚子炒飯」效果也非常好;「客家老菜脯雞湯」或「排骨湯」、也普遍為訪賓所接受。
郭芳吟說,外交部有時也會用西式料理的方式結合台灣食材進行晚宴,例如在烏克蘭布查市市長費德魯克(Anatolii Fedoruk)來台時,就準備了「剝皮辣椒燉飯」款待;「清蒸石斑魚片佐柿子奶油醬」、「爐烤美國牛小排佐三星蔥醬」也曾經為外交部西式料理晚宴中的菜色之一。
而談到頻率最常出現、也幾乎不會踩雷的菜色,郭芳吟說就是「清蒸石斑魚片」,由於肉類料理太多,禮賓處就會安排適當的海鮮入菜,石斑魚的肉質軟嫩、腥味也非常淡,蝦子則會有過敏的問題,所以石斑魚成為最受歡迎的料理之一。
郭芳吟也提到,近年來也會準備一些以支持友邦國家食材或是理念相近國家被中國制裁的食材引導話題,例如台灣遭制裁的鳳梨、釋迦、蓮霧、芒果、石斑魚與啤酒,日本遭制裁的干貝、澳洲遭制裁的紅酒,在中國不能提起的蛋炒飯在飯桌上越來越常見,也可以談到中國惡意對台灣的打壓。
另外,有時也會為訪賓準備驚喜,比如生日會有生日蛋糕,或是在日本駐台前代表泉裕泰的離任宴上,因為他喜歡吃牛肉麵,就準備了台南的牛肉湯、生肉,以茶壺倒湯,讓泉裕泰嘗試溫體牛的料理;或是有美國議員訪團,在拜會蔡英文總統時提到「小籠包非常好吃」,且當時已經是訪團最後一天在台,外交部也在晚宴中特別準備小籠包,讓該訪賓有賓至如歸的感覺,他事後也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