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當立法院長!藍綠白搶破頭 學者憂:國會運作「超級悲觀」

▲國民黨韓國瑜當選第11屆立法院長,不過政治學者分析藍綠白先前互搶立院龍頭的情況,認為未來國會運作不容樂觀。(圖/記者葉政勳攝,2024.02.01)
▲國民黨韓國瑜當選第11屆立法院長,不過政治學者分析藍綠白先前互搶立院龍頭的情況,認為未來國會運作不容樂觀。(圖/記者葉政勳攝,2024.02.01)

記者張志浩/綜合報導

中華民國第11屆立法院長由國民黨韓國瑜當選,從大選結束後,民眾黨成關鍵少數,一直到提出國會改革訴求、藍綠兩黨各自拜會,到最後民眾黨自推人選,黨團間的合作一再破局,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教授廖義銘表示,若各黨進入國會後,始終在重大議題上不能做到良性溝通,無論誰當上院長,都無法給予民眾安心的感覺,在無法跳脫黨團利益、意識形態的鬥爭下,台灣目前的憲政體制並無效率,未來幾年國會運作「非常悲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法制衡行政權 立法院成分裂起點

廖義銘提及,立法院長最重要的職務仍是主持會議,若在議題上能公正對待大黨、小黨,絕對能給予民眾穩定、安全的感覺,不過在台灣,立法院長大多由多數黨者當選,在業務上遇到重大議題時,院長多半是擁護所屬政黨,造成台灣立法院在民主化30、40年以來,始終沒有良好的立法品質,給不了民眾好的民主典範。

廖義銘認為,憲政體制的核心在於三權分立,其中立法要充分制衡行政和司法權,但長久以來,無論是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都出現嚴重「立法護航行政」的錯誤示範,導致台灣變成「根本不民主」的國家,通常都是總統說的算。

而本屆國會三黨不過半,關鍵就在於各黨核心人物能否有良性溝通,不然可能會回到像陳水扁總統、王金平立法院長時期,重大議題頻頻卡關、要一直送交黨團協商,甚至比當時更加混亂。

▲學者認為,台灣立法院在民主化30、40年以來,始終沒有良好的立法品質。(圖/NOWnews攝影中心)
▲學者認為,台灣立法院在民主化30、40年以來,始終沒有良好的立法品質。(圖/NOWnews攝影中心)
朝野對立太嚴重 恐釀政治不穩定

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提及,執政黨和國會最大黨不同稱為「分立政府」,在歐美算是常見,以美國來說,和台灣不同的是,美國的政黨算是柔性組織,對於黨紀規範較輕微,在國會中針對議題出現「跨黨派投票」的情況相當多,更不會有「投錯票就開除黨籍」的嚴格規範,因此對法案或預算的影響不大,不過從川普執政開始,美國意識形態對立也越趨嚴重,行政和立法對抗的關係也讓民眾感到擔憂。

視角轉到歐洲,台灣行政和立法的關係,和英國的內閣制相近,王業立表示,過往經驗來看,歐洲出現分立政府時,國會大多數都會出現嚴重的對立,除了北歐國家較能處理分立政府外,包括德國、義大利、法國都曾有政治不穩定的局面出現。

而台灣的政治環境又更為特殊,後續走向沒人可以預測,但現階段來看,朝野對立機會還是最大,未來可能像核能、年金改革、兩岸政策等法案推動難度會更高。

▲現階段來看,朝野對立機會最大,如何在3黨不過半的情況下,維持國會正常運作,是所有立委的課題。(圖/NOWnews攝影中心)
▲現階段來看,朝野對立機會最大,如何在3黨不過半的情況下,維持國會正常運作,是所有立委的課題。(圖/NOWnews攝影中心)
聯合內閣是最佳解法 藍綠白應放低身段

法案在國會推動卡關、討論不出結果,實質影響就是人民承受。王業立表示,歐洲國家能處理好分立政府,最大關鍵就是成功組成「聯合內閣」,確保國會運作順利,因此三黨不過半,政治又要穩定,各黨間如何有效協商,甚至簽訂正式的聯合聲明才是關鍵,這項議題並沒有正確解答。

王業立認為,以現在的局面,國會三大黨都應放低身段,尤其是執政的民進黨,不僅在國會是少數、總統得票數也未過半,更要試圖召集各政黨高層開會、討論政策走向,達到意見多元化的目標,「當然找人來也不能只是摸摸頭做個樣子,這樣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

王業立強調,不只是民進黨,只要在國家身為執政黨或國會最大黨,對任何政策都應該要有適度讓步的空間;在台灣聯合內閣無法一蹴可成的情況下,創造政黨能好好溝通的平台,才是人民最想看到也期待的結果。

▲賴清德、韓國瑜。(圖/NOWnews社群中心)
▲專家認為,國會三大黨應放低身段,尤其是執政的民進黨。(圖/NOWnews社群中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