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醫師: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Q1:被診斷有主動脈疾病但沒出現症狀,醫師建議要及早治療,為什麼?

在主動脈疾病中,常見如主動脈剝離與主動脈瘤,兩者在發病前都未必會有症狀或徵兆,卻往往容易在發作時猝死,可說是體內不定時炸彈。

主動脈剝離是因為主動脈的內層破損,血液順著主動脈壁將其撕裂撐開而形成「假腔」,影響正常的血流供應甚至導致破裂而死亡,是造成急性死亡的元凶之一,發生時患者會感到非常劇烈的胸背疼痛,有高機率猝死。

至於主動脈瘤,並非民眾熟知的癌症腫瘤,它是因為主動脈長期承受血流衝擊退化,而在血管局部逐漸膨大,雖不會有症狀,但若大到一定程度就有破裂或剝離的風險,可能危及生命,很多患者是在健檢中不小心發現,建議須持續追蹤以避免因過大破裂而發生危險。

Q2:主動脈疾病要怎麼治療?什麼狀況下需要置放支架或進行開刀?

主動脈疾病的治療會根據病灶位置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包括藥物控制、標準外科手術及置放主動脈支架等。

主動脈剝離可簡單區分為Type A、Type B兩型,Type A型死亡率高,必須採取標準外科手術;若不開刀、死亡率為9成,開刀後則可降至10-20%左右,是屬於救命的手術。至於Type B型可先以藥物控制,若藥物無法控制時會建議置放主動脈支架,但當支架也無法完全改善時,仍建議進行外科手術。

至於主動脈瘤,主要是採取預防性治療,若瘤很小可持續追蹤並控制血壓,一旦長到超過5公分就應積極介入治療。如果瘤長在升主動脈,由於位在心臟出口處,須採取傳統開胸外科手術;但若在降主動脈或腹主動脈位置,則大多可採取置放主動脈支架。

標準外科手術與置放主動脈支架手術各有其適應症,醫師會依照病灶位置來決定手術的方式,如果兩種方式都可進行,通常會優先使用主動脈支架,萬一支架無法解決時,開刀是最後一線的治療方式。建議要選擇有豐富經驗、治療團隊完整,且不受限於一種治療的醫療團隊予以專業評估,才是達到最有利的治療效果。



Q3:什麼是置放主動脈支架手術?是如何進行的?

主動脈支架手術屬於微創手術,藉由先進影像系統導引,精準的將支架置放於主動脈病灶處,建立新的血管通道,將血液和病變的主動脈隔絕,以避免破裂。大多數主動脈疾病都可以透過置放主動脈支架得到良好的治療;而依據不同狀況也可採取複合式手術,如進行胸主動脈支架時,合併周邊繞道手術輔助治療,以重建重要血管。

主動脈支架手術是近年來發展成熟且普遍運用於主動脈疾病的術式,傷口小、併發症少、失血也少,3-5天內可出院並回復正常生活,也是目前大型醫學中心臨床上普遍使用的治療方式。



Q4:聽說除了治療一般主動脈疾病,主動脈支架還有其他應用?

若有因外傷受創傷如高速撞擊的車禍,令主動脈被撞破時,目前治療的主流也是以主動脈支架方式進行。此外,在食道癌晚期病患上,由於食道與主動脈距離相當近,其腫瘤細胞恐會侵犯到主動脈造成主動脈破裂導致出血,因此全民健保於2022年7月已通過若食道癌侵犯到胸主動脈,可進行主動脈支架的預防性置放,以預防主動脈破裂出血。其他如感染性主動脈瘤也可以使用支架治療,只是臨床上較為少見。



Q5:置放主動脈支架,可能會遇到哪些自費醫材選項?

目前全民健保已有給付主動脈支架,可能需要高額自費的部分為:腹主動脈瘤因為置放端比較短,怕會無法卡住,或者若擔心日後有擴大情況造成支架移位;以及若病患解剖位置不好,不適合開刀時,可選擇以「血管內固定錨釘」將支架鎖緊固定在主動脈地血管壁上,可降低滲漏及移位風險。

此外,置放主動脈支架的成敗在於是否能精準定位,因此會搭配先進的影像定位系統予以輔助,也較能精準執行放置支架,病患也可自費選擇。至於若採行傳統主動脈支架手術,會有鼠蹊部切開的傷口,該部位因為有淋巴滲液,易感染難照顧,若要完全無傷口,也可選擇完全無傷口的自費血管縫合釘。



Q6:主動脈疾病治療後,復發機率高嗎?要怎麼預防復發?

標準外科手術是採取將主動脈切除並置換,屬於一勞永逸但較侵襲性的方式。而置放主動脈支架則是讓血液不要跑進主動脈瘤,及Type B型剝離,讓血液導流到真腔,所以當支架移位或有滲漏時,確實可能會再次復發。

要預防復發,必須定期(約三個月至一年,視狀況而定)以電腦斷層進行追蹤。若有移位或滲漏時,則需進行第二次支架手術,甚至可能將採取標準外科手術。

至於高危險族群的預防方式,首先以控制血壓為基礎;如果已經確認有主動脈瘤,必須定期做影像追蹤,及早介入治療。若已知有Type B型主動脈剝離,切忌負重與重訓,以防瞬間用力會讓剝離惡化造成危險,更要積極控制血壓。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