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阿波羅計畫」成功登陸月球,開啟人類登月的偉大夢想,近幾年世界各國積極展開「重返月球」任務,台灣在國立中央大學的主導下,2024年將展開首次國際登月計畫,由中大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已運往日本JAXA筑波太空中心,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整合研究成果,預計最快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今(29)日表示,中大推動的國際登月計畫,絕非一步登天,而是累積超過50年太空科學發展的深厚基礎,中大目前已成功主導或合作發射5顆小型人造衛星,一步一腳印,建構出最成功的飛行履歷,以及最高等級的技術就緒能力。過程累積許多寶貴經驗,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這是「中大一小步,台灣一大步!」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指出,世界各國近期都在籌備重返月球,且與1969年「阿波羅計畫」的短期造訪不同,接下來10年,世界各國都要回到地球,且是長期在月球建立基地、建置儀器,利用月球資源,當墊腳石,前往太陽系其他星球,如火星之類;上一次登月任務,是由太空總署一手包辦,新一波重返月球計畫,世界各國把補給、酬載發射、月球表面的通訊導航等工作,都外包給民間公司。

張起維說明,「深太空」是距離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太空環境,離開地球軌道以外,當中的游離輻射環境充滿嚴苛的挑戰,因此,陽翼先進科技引介中央大學,並促成與SpaceBD太空服務公司共同合作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Deep Space Radiation Probe,簡稱DSRP),加入日本民間登月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任務;該探測儀已在地面測試和驗證成功,去年12月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準備參與ispace HAKUTO-R Mission 2任務,預計最快今年第4季發射升空。

▲中央大學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右)重量僅400公克,比一個手掌略大。(圖/記者李琦瑋攝,2024.01.29)
▲中央大學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右)重量僅400公克,比一個手掌略大。(圖/記者李琦瑋攝,2024.01.29)
中央大學指出,「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是台灣第一個深太空科學酬載,旨在了解深太空輻射環境及其對人類科技產品的影響,其重量僅有400公克,相當於半斤茶葉的重量,設計完全由中央大學一手包辧,必須在深太空的游離輻射環境挑戰下,至少生存4個月,希望能探究地球到月球間,以及月球表面的輻射劑量,及其對電子產品的影響,供未來後續登月計畫參考。

張起維認為,此次目標除了蒐集地球到月球太空環境資料外,同時也要建構新一代太空人才,在台灣還在發展深太空酬載開發能力的情況下,可以順利整合及完成任務的科學酬載,同時HAKUTO-R登月小艇要能成功登陸,並且自主運作也是一項必須克服的挑戰。所幸國外政府在鼓勵太空科技蓬勃發展同時,也鼓勵民間參與和投資,本次參與合作的日本企業透過相關競賽脫穎而出,具一定技術成熟度,希望本次任務能順利克服種種艱鉅的挑戰。

中大指出,太空科技的發展,人才培育是關鍵,此次「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的研發,除教授領航之外,也有太空系校友、研究生和大學部學生參與,培養他們動手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央大學在太空科學研究與教育之完整性為國內獨一無二,長期持續參與國內外太空科學研究計畫,並與各太空研究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積極參與國家「第3期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2019-2028),配合執行各項科學任務,培育下一代太空產業人才,以迎接更多全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