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名醫彭于賓近日傳出在上海健身房晨跑時,心臟衰竭驟逝的消息,震驚醫界,對此,心臟內科醫師提醒,運動過程中,體溫會明顯增加,若在外運動,外界溫度低,血管收縮會讓血流阻力更大、心臟打出血流時會更吃力,冷熱交替下,發生心肌梗塞、致命風險會更高,強調日常生活中應從「食、衣、住、行」4面向預防心臟驟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了解,彭于賓是在中國上海一家飯店過世,被發現時已倒臥在地,判斷是因心血管疾病去世,目前家屬尚未對外說明。不過,其所擔任院長的「于賓診所」已於昨(27)日發文表示,彭于賓在26日上海健身房晨跑時,心臟衰竭驟逝,「感謝社會各界關心,也請容許給至親們一些空間!」

自去年開始,因心臟衰竭、驟停而登上新聞版面的案例多,包括2023台北馬拉松有至少3位跑者心跳驟停(OHCA),以及旅日西武獅隊、中華職棒La New熊隊前投手張誌家也因心肌梗塞離世。

心臟內科醫師表示,運動過程中會讓血液往四肢肌肉集中、心臟血液相對不足,若氣溫特別低,運動健身的人體溫冷熱交替之下,更容易讓心臟出問題。

低溫對於相關風險具加成效應,運動過程中,體溫會明顯增加,若在外運動,外界溫度低,血管收縮會讓血流阻力更大、心臟打出血流時會更吃力,冷熱交替下,發生心肌梗塞、致命風險會更高。醫師指出,本身具有心臟疾患、肥厚性心肌病變等問題的民眾,更容易在這樣的高強度運動下,誘發相關病徵,且據統計,20歲以上的民眾中、有20%有冠狀動脈心臟病,但自己卻不知道。

心肌梗塞的高風險因子即一般所稱的「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在環境劇烈變動,如溫差改變的情況下也會提高風險,但實際發生成因眾多,有些患者在發作前、運動的時候就會出現胸悶的症狀。

國健署過去曾指出,心血管疾病又被稱為「沉默殺手」,因為很多患者是在第一次發病後,才知道自己健康出了問題。尤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險因子,且「三高」患者未來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天冷及溫差過大時,特別容易促發心血管疾病。

不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約8成的過早死亡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國健署提醒,民眾可以從衣、食、住、樂等4面向迎戰低溫,其中「衣」的部分,務必穿著保暖衣物,且加強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跨年出遊的民眾應最外層可再添加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的外套。

飲食方面,則建議民眾在佳節之際仍要飲食均衡,即使年末聚餐多,也要避免大吃大喝;另建議隨身攜帶溫開水以便隨時補充,少喝含糖飲料,更不要喝酒取暖,攝取食物的溫度不要超過65度。平時在住家也不能忽略室內溫度過低對身體的影響,即使在家也要備妥保暖衣物在隨手可拿到的地方;如使用瓦斯爐或熱水器則應注意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如要泡溫泉應注意每次勿超過15分鐘、水溫勿超過40℃。建議最好在飲酒或吃大餐後,間隔2小時以上再泡,且結伴而行可相互照應。

醫師提醒,一旦出現疑似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心肌梗塞症狀,或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時,應立即就醫治療,或迅速撥打119搶回寶貴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