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統計近10年來,24歲以下青年學生結束生命的人次直線上升,10年內翻了將近3倍,引發社會討論,青少年心理健康逐漸受到重視,近年越來越多大學通過「心理假」,讓學生可以喘口氣、調適心理狀態。教育部長潘文忠在大學校長會議表示,112學年度上學期,全國有39所大專校院實施心理假,下學期還會再增加4校,教育部正在整理心理假參考指引,近期就會提供給各大學院校參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內大學的心理假,最早由中山大學在111學年度率先實施,後續暨南大學、台師大、長榮大學、屏東大學、台大、成大、文化大學、中央大學等多所大學,紛紛跟進。

目前全國有39所大專校院實施心理假,約佔全國大學的2成,多數大學規定每學期能請3天或5天,不需檢附相關就醫證明,不僅提供學生喘息與調適的機會,也成為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的契機,有些學校則設有配套輔導機制,追蹤密集請假學生,啟動三級輔導處遇機制,進一步給予學生更多協助。

113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昨(25)日、今日在台中舉行,有媒體在記者會上詢問,大學心理假相關機制,教育部是否給予彈性實施的建議。

潘文忠表示,教育部有透過幾個相關會議,邀請學校、學生討論心理調適假,截至112學年度第一學期,全國已有39所大專校院實施心理調適假制度,下學期還會再增加4校。

潘文忠說,學生假別為學校自主管理範疇,教育部看見學生有所需求,各校也陸續實施,發現整體效益、學生反應、學校師長也有共識,因此著手整理各校的實施方式,正在訂定相關指引,近期就會提供給各校參考。後續也會請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邀請實施比較久的學校分享做法,給其他學校參考,希望未來學校在實施心理假時,能夠服膺學生需求,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

在場的大專校院校長也紛紛表達支持,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很佩服教育部擬定指引,推動學校設置心理假,並笑稱,「我覺得校長也很需要心理調適,因此可以體會學生需要心理假的需求」。

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理事長、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指出,該校有心理調適假,其實生理生病和心理生病,都會影響學習效果,但在大學教師其實很少點名,心情不好、鬱悶,不想來上課,其實也不會怎樣,設置這個假別,主要是象徵意涵,代表學校很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

周景揚提到,實際上,心理問題比生理問題還難處理,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資源系統串接來做,是非常專業化的議題。他認為,從小就應該教育學生怎麼讓心理更健康,包括學會「豁達」與「膽識」,豁達,豁達指的是在網路時代,遭受酸言酸語時,要學會釋懷;膽識則指面臨人生許多選擇時,不要害怕做錯決策,只要能養成這些習慣,就會讓心理更健康。